购买手机复制卡被骗万余元
作者:陶永华 鞠凯 发布时间:2013-08-06 浏览次数:270
浙江省绍兴县近日破获一起电信诈骗案,犯罪分子以“购买复制的手机SIM卡”骗取受害人10万多元。其中一名案犯彭某交代,曾骗得靖江某企业负责人1万多元。彭某因犯诈骗罪,日前被靖江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并处罚金六千元。
防止对手恶性竞争 欲买卡窃听对方电话
去年9月,靖江企业负责人在北京参加一个招标会,期间收到一个短信,对方号称有一种设备,可以监听到别人的手机通话和短信。该负责人正为市场上一些恶意竞争而烦恼,心想,如果有这个设备,倒是可以防一防对手,便打电话询问对方是不是真有此事。接电话的就是犯罪嫌疑人彭某,彭某满口承诺,窃听卡绝对是真的,价格二三千元。
该企业负责人汇出二千元后,迟迟收不到货,便又打电话询问。彭某告之,二千元是复制的手机SIM卡钱,要买设备,还需再汇一万元。该负责人当即表示不想要“设备”,谁知彭某又打来电话称,购买该设备是违法的,要举报。见该负责人不予理睬,彭某又打来电话,威胁要到企业来,他人已在企业附近。禁不住软硬兼施,该负责人和对方讨价还价后,又汇去了九千元。之后便再也联系不上对方,当然也没收到任何SIM卡和设备。
犯罪分子内部分工严密 骗不成就恐吓
彭某是湖南省双峰县人,今年才25岁,小学文化,常年在外打工。去年9月,经人介绍,他来到广州市,跟随同乡“权叔”学做电信诈骗。“权叔”告诉他们,这样来钱快,一年可以赚十几万元。
“权叔”身边共有五个人,都是同乡。其中彭某等四人担当接线员,还有一人当“送货员”。刚开始,彭某什么也不会,“权叔”就给了他一本诈骗教程,让他边学边干,彭某很快就熟悉了操作手法。
据彭某交代,一般情况下,“权叔”找人群发短信,声称可以复制手机SIM卡,既可接听对方电话,又可收到对方短信。同时,将彭某等接线员的号码一起发出,感兴趣的人会和接线员联系。接线员一般对外声称,卡价值600元至1000元,同时记下购买人和“被窃听人”的电话及地址。等到购买人付了卡钱,“送货员”便粉墨登场,声称要再买个专用手机,价格在6800元至8800元。等对方买了手机后,送货员又称为确保送货安全,要求购买者再缴纳2万元风险金,如果对方同意的话,“送货员”便又声称来了两人,每人各要2万元,共计4万。如果行骗过程中对方不想再汇钱,彭某等人便恐吓要将购买人的企图告诉“被窃听者”或者到购买人的单位大吵大闹,许多人就这样被逼着一步步上当。
群发短信、显示被窃听者号码 统统是从短信公司购得
彭某等人初入伙时,“权叔”讲好每月付给2000元保底工资,诈骗成功一笔按收入提成10%。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彭某骗成了3笔“业务”近2万元。但他不仅提成没拿到,保底工资也只拿到1000元。其他同伙遭遇的也这样,有两人先后离去。
去年11月,权叔以生意不景气为由,又将彭某等人送到深圳市,跟在另一个生意较好、规模较大的诈骗团伙后面“见习”。这个团伙的头目是“威叔”,手下有三个诈骗团伙。其中一个是电信诈骗团伙,两个是走私汽车诈骗团伙。“权叔”给彭某等每人都配了四个手机,专门跟在两个经验丰富的女人后面学习。
后来和彭某一起落网的“威叔”向公安机关坦白,所谓的窃听卡根本不存在。他是从网上搜到短信公司,付出1000元后,对方承诺向不同的手机号码发诈骗短信,并确保至少有五个来电咨询。狡猾的“威叔”花800元从短信公司购得模拟软件,凡是打给买卡者的电话,都可模拟成“被窃听者”的手机号码,这招也让买卡者往往深信不疑。“威叔”还花钱购买了40张银行卡,让受骗者往上汇钱,同时找专人提款,每次分成5%,这样“威叔”的个人资料便不会暴露。去年“经营”了几个月电信诈骗,“威叔”得到10多万元的“收益”。
“威叔”的“成功”也让彭某及其同伙眼馋。彭某的一位同伙平均每天都接到二三十个咨询电话,三天骗得7人计1.3万元。而彭某也把骗人招数、与人谈话技巧、应对话语一一记录在日记本上,不断揣摩。正当他们准备“大干”一番时,由于绍兴电信诈骗案发,在到达深圳三天后,彭某等人和“威叔”团伙被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