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交易玩心理战 两万元货物不翼而飞
作者:黄文娣 庄园 发布时间:2013-08-13 浏览次数:199
卖家轻信买家,网上交易钱没到账货却已发;身份被人冒用,一通电话假卖家得手真货物。常州小伙儿张某最近就因为网络交易被骗了近两万元,无奈之下,小张一纸诉状将货物托运公司告上了武进法院。
2012年10月,小张在国内某交易互动网站上发布信息,声称自己有一台价值两万元的高端电脑急欲出售。信息发布没多久,小张就通过站内通讯平台收到了来自广西钦州的一位网友的回复,Z姓网友对小张的电脑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两人通过线上交流平台确定了交易方式:Z姓网友在两个小时之内向小张的银行账户汇款两万元,货款到账后,小张即刻通过快递的方式将电脑发往指定地点。本以为是板上钉钉的交易,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局。小张在没有确认货款是否到账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电脑送至了快递公司,并办理了相关的保价手续,保价费确认为七千元。两个小时过去了,小张的手机始终没有收到来款信息。在致电银行确认没有款项汇入后,小张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了,自己被骗了!
小张立即联系快递公司,希望通过货物拦截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当晚,小张先后两次致电快递公司,得到的答复是货物已经装车,常州方面已经无法实现拦截,但是保证在广西钦州实现货物的退回。小张将希望全部托付在了快递公司的身上,所以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报警。可是就在三天后,该快递公司广西分部收到了自称是“小张”的来电,来电显示的也正是小张的手机号码。电话中,“小张”声称已经与买家达成了协议,所以请快递公司正常发货。在短短四分三十六秒的电话中,“小张”六次声称该货物为需紧急使用的医疗器材,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送达,并主张无需送货上门,而是收方自提。在取得派货员的电话后,“小张”最终在钦州某建筑收发室内拿到了价值两万元的电脑。小张手中所谓的Z姓网友的手机号码,也始终呈现无人接听的状态。
在小张看来,托运公司没有履行承诺,实现运送中止、货物返还,最终致使自己的电脑灭失,故理应赔偿自己的损失,按货物保价声明赔偿七千元保价费。但是快递公司通过提供相关视听材料,证明自己已经完成快递拦截工作,同时按照小张的指示,确认无误后正常派送快递。最终,因证据不足,小张撤回了相关诉讼。承办法官建议其向广西当地警方报案。
法官提示:线下交易因缺乏相关机制约束,很容易造成当事人权益的受损。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发展,交易双方可以选择将在线下谈好的交易,搬到网上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来进行安全而方便的交易。同时,公众也要做好相关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不随意透露个人的身份证号、私人电话等,一旦发现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