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打造四大主题法庭文化
作者:常州武进:打造四大主题法庭文化 发布时间:2013-08-20 浏览次数:1117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在夯实业务硬实力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根据辖区内前黄、横林、横山桥、邹区四个人民法庭历史传承、地域特征、案件特点和品牌定位的差异,武进法院同步打造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为主题的人民法庭文化。一庭一花、四花齐放、馨香四溢;一庭一品、差异发展、相得益彰。武进法院院长潘桂林说:“一名法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品位,而一个法院更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熏陶。浓厚的文化氛围、多样的展现方式、高品质的文化建设,可以激发干警的进取精神和争先意识,带动司法队伍素质的提高,推进司法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前黄法庭
以“竹”聚力 打造过硬司法队伍
庭容整肃、竹叶馨香,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前黄法庭法风威仪、竹韵蔚然。质朴的办公楼,在苍翠的竹园掩映下,更显亲民廉洁的本色。“刚正谦和、务实求进”的庭训,在丛丛绿竹的衬托下,更显公正高效的风范。“让守法者如沐春风,使违法者如履薄冰;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在于自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走廊的展板将全庭15名干警的人生座右铭一一呈现,一种法官的尊荣与为民的情怀喷薄而出。
立案窗口的金琳刚一上班,就迎来了一位白发垂项、佝偻携杖的老妇人。40摄氏度的高温下,情绪激动的老人愤愤地跺着拐杖,操着一口方言大声斥责着儿子儿媳的不孝。金琳见状,立即扶老人在法庭的便民服务椅坐下,一边给老人倒水祛暑、一边用方言详细了解情况,这份细致与耐心平复了老人的焦躁与愤怒。虽然当天因为诉讼材料没有携带齐全而未立案成功,但老人却深受感动,临走前,紧紧握着小金的手:“小姑娘,你们的工作真是一得溜(非常好)啊!”
“一支业务强、作风硬、素质高的队伍离不开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而法庭文化的构建最终也需要靠每一名干警的身体力行来外化。脱离了干警的法庭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前黄法庭庭长曹利勇说。
选取“竹”作为法庭的精神象征,前黄法庭人也是煞费苦心。从年龄最小的25岁到最大的59岁,从山西晋城横跨至湖南衡阳,不同的年龄层次、地域特点、知识结构、人生阅历,让干警间的彼此融合成为一个问题。文化凝聚人心,文化催人奋进。取义“坪中牡竹抱成团,岁岁穿丛长几竿”的雅意,在竹文化的熏陶引领下,前黄法庭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得到了空前提升。通过开展以竹为主题的诗歌朗诵、名言鉴赏、主题征文等活动,进一步寻找竹的精神象征与法官职业之间的相通之处;通过采风浙江安吉开展“探寻竹之精神,追求竹之气节”的野外爬山摄影活动,深刻感悟竹“群能成景,独能成器;柔能成丝、坚能成梁”的可贵精神。
百姓口碑是对前黄法庭文化建设成果的最好肯定。2011年以来,前黄法庭先后化解800余户村民鱼塘承包纠纷、弃企避债拖欠薪水引发的诉讼等十多起群体性纠纷。仅今年上半年,前黄法庭就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5面、感谢信16封。
横林法庭
以“菊”弘道 把准服务发展脉搏
“心系标高立中庭,不负使命绽英辉。”一首《菊花赋》,道出了横林法庭菊繁锦里,治世护康庄的美好愿景。在“菊”朴素务实的文化精神浸润下,横林法庭精心打造“一园一墙三廊”文化展示平台:以“承载历史,开创未来”为主线的文化园,集中展示法庭变迁历史与今朝风貌;以“菊文化”为主线的文化墙,将“菊”的精神与法庭工作紧密契合;三条文化长廊,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聚焦服务基层的诉讼文化、积极向上的工作文化、格调高雅的休闲文化。
“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司法的内在力量转化为实现公正的有力支撑。所以,我们的法庭文化建设不搭花架子、不搞面子工程,而是真切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找到切入点、找准着力点,将文化建设的成果渗透到服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谈到法庭文化建设总体方向时,横林法庭庭长李仲寅思路明确。
横林法庭坐落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管辖横林、遥观、洛阳三镇,所辖三镇经济发达,经济总量近826亿元。针对辖区内乡镇企业偏多、流动人口过半的实际情况,横林法庭主动下沉服务,积极探索交通事故处理中的“横林模式”,并就辖区内民间借贷案件的不同特点因案制宜探寻化解之道。构建“一镇一村一企”司法服务平台。坚持开展“法庭联系企业”活动,帮助排查经营风险,解决实际企业困难。在辖区内横林地板城等大型专业市场设立司法服务站,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
今年5月,香港某著名影星诉江苏某木业公司等三被告侵犯其肖像权、姓名权案在横林法庭开庭审理。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横林是国内最大的强化木地板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产业聚集度高,相关产业配套齐全,已被江苏省列入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横林法庭一方面秉公执法,通过公正判决达到警示惩戒的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与地板行会接洽,就行业内部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梳理漏洞、填补空白。最终既有力维护权利受侵害人挽回损失,同时又保证横林地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横山桥法庭
以“梅”言志 绘就群众路线蓝图
自1995年横山桥法庭成立以来,一株百年腊梅就始终陪伴左右,见证法庭18载沧桑变迁、求索不辍的发展历史。腊梅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也诠释了一代代横山桥法庭人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正是在“梅”文化的指导下,横山桥法庭先后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法庭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省首批“规范司法行为示范点”、省级“青年文明号”,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连续四届荣获全省“最佳人民法庭”、“优秀人民法庭”称号。
谈及法庭文化建设中匠心独运的地方,横山桥法庭庭长薛向阳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的法庭文化,是老百姓看得到、听得懂、摸得着的文化,是渗透到基层一线、来源于乡野生活的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
“执法如山、便民似桥”,短短八字的横山桥法庭精神,巧妙地将庭名嵌入其中,更是将群众利益深深融入法庭的每一项工作中。庭内的走廊上,以方言漫画形式呈现的“和为贵”、“邻舍好、赛金宝”、“家和万事兴”等小故事,贴近百姓生活、倡导和谐司法。近三年,横山桥法庭共邀请社会各界群众400余人次参观法庭。全国人大代表、国际运动健将葛菲在一次“感知法庭”活动中,对横山桥法庭密切联系群众打造的梅文化赞不绝口。
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横山桥法庭在梅不畏苦寒精神的引领下,坚持群众路线方法,努力让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法庭在辖区各镇成立诉讼服务站,推行非工作时间预约诉讼服务制度,通过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假日人民法庭等,方便群众诉讼。在辖区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内设立法官驻村(居)工作站,由法官定期巡回审判,实现“审结一案,教育一片”。
横山桥法庭黄文娣、何家亮法官最近喜获“常州法治大讲堂”主讲人资格。据两位法官透露,他们的宣讲内容将以梅精神为引,紧紧围绕百姓生活,以案释法、共创和谐。“常州法治大讲堂”自今年开办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正如常州市中院院长张屹所说:“法治大讲堂活动是法院发挥司法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传播法治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群众认识法院、感知法院的重要途径,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尝试。”
邹区法庭
以“兰”正行
谱写司法公开篇章
7月24日,常州市裕成电子有限公司的十余名员工来到了邹区法庭,零距离感知司法魅力。在邹区法庭庭长杨文伟的带领下,他们详细了解了法庭的整体布局和案件的审理流程,对邹区法庭以“兰”为媒构建法庭文化的举措深表认同。
“君子之兰,行为端方。这就好像我们的法庭工作,要用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促进司法服务的良性运行。选用兰花作为我们的庭花,也是希望全庭干警能深刻感悟兰花的精神内涵,将'清新雅致、质朴坚韧、慎思明断、包容创新'的法庭精神,时刻牢记心中、落于行动。”杨文伟解释了庭花兰选取背后的良苦用心。
立案公开、审判公开、执行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贯穿法庭工作全流程多领域的公开内容,让司法工作有了一种大气磊落的气度与自信。通过邹区法庭博客、便民QQ号等一系列展示平台,法庭形象越发人性化,民意沟通也越发顺畅。
最近,安徽蒙城人姚某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来到邹区法庭,为副庭长秦宏送上了一面锦旗。可就在两个月前,姚某还曾扬言要进京上访。
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姚某向邹区法庭提出申请,要求邹区人邱某赔偿其经济损失三万余元。因邱某家庭极度贫困,该执行案件进展缓慢,可姚某却认为这一切都是执行法官执行不力造成的。为此,秦法官将自己的手机号告知姚某,并承诺保持24小时畅通,有任何疑虑可以随时电话询问;查明理清邱某的财产状况后,秦宏第一时间以书面的方式告知姚某。同时,考虑到姚某对该案的关注度,秦法官将每一次的执行情况都通过短信或者电话的方式通知姚某。因为该案当事双方经济条件都比较困难且矛盾非常尖锐,秦法官多次从中调解,并向法院提出司法救济申请。最终,凭借着两万元的司法救济款与邱某的近万元赔偿款,姚邱二人达成和解,现已全部执行完毕。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热线12》栏目对该案进行全程深度报道。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公开促进法庭各项工作稳健推进,邹区法庭廉政建设也结出累累硕果。通过签订廉政承诺书、发放警示教育专题手册、廉政语录“三上”制度、庭务会定期提醒制度、廉政监察员谈话制度和发放廉政监督卡等六大措施,邹区法庭狠抓廉政建设。武进电台《政风热线》栏目组对此专程进行了跟踪报道,邹区法庭也先后被江苏省高院确定为全省首批“司法公开示范庭”、“全省廉洁司法示范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