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外来迷途少年有了“阳光家园”
作者:朱 旻 宋华俊 庾向荣 潘志明 发布时间:2013-08-26 浏览次数:1131
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吴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列。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外来人员来吴江创业发展。据统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被告人中,外来未成年人占九成以上。如何平等保护这些孩子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
案前注重预防、案中全程引导、案后落实帮教,吴江法院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一条对外来未成年犯平等保护的工作机制。该院在2004年即被命名为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并被评为“苏州市十佳巾帼维权团体”。目前,他们正步履坚定地向着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迈进。
■案后落实帮教
“阳光家园”为回归
社会铺设缓冲带
“如果不是法官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现在的我还是一个对法律无知、对人生没有一点计划的毛孩子……”8月初的一天上午,吴江法院少年庭法官杨小红电话回访了因聚众斗殴被判缓刑接受矫正的小朗(化名),小朗向她报告了自己的近况。
小朗16岁时就从家乡出来闯荡,后辗转来到吴江。他为人豪爽,很快结识了一帮“铁哥们”。2010年6月的一天晚上,小朗的“哥们”因为琐事与他人发生冲突,就纠集了小朗等人与对方斗殴,双方互有受伤。事发后,惊慌失措的小朗逃回了老家河北“躲避风头”,一年后投案自首。今年4月,小朗因犯聚众斗殴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
“虽然被判了缓刑,但总感觉别人看自己的眼光是异样的,情绪特别低落。在我最困难最难过的时候,杨法官给了我动力,带我来到'基地'。”采访到这儿,电话那头的小朗有些激动。
小朗口中的“基地”,就是位于吴江区平望镇的苏州亿强冶金原料有限公司。2011年7月4日,苏州市首家青少年观护帮教基地“阳光家园”在这里挂牌。“通过给外来未成年犯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可以为这些孩子回归社会搭建一个心理缓冲和劳动技能锻炼的平台。”吴江法院副院长沈根荣告诉记者。
“小朗的矫正情况非常好,思想端正,心理平稳,工作态度也很积极,工作成绩甚至超过了老员工。”分管这项工作的亿强公司副总经理罗小妹介绍说,小朗进“基地”后,公司为他安排了劳动技能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文化学习辅导员和法律咨询辅导员,配合做好小朗矫正期间的各项工作。据介绍,小朗还利用休息时间坚持写“思想汇报”。记者翻读发现,其中有对人生的感悟,还有对后来者的鼓励。
吴江法院少年庭副庭长朱七一告诉记者,在小朗之前,已经有两个非吴江籍未成年犯在“基地”顺利度过了缓刑考验期,他们从最初的少不更事变成如今的懂感恩、懂回报,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在吴江现有的160余万人口中,近半数登记为外来人口。其中,外来未成年人群体日益庞大。”朱七一介绍,2009年以来,该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85件505人,其中外地户籍被告人460人,占到91%。对这些孩子来说,如果判处缓刑后回原籍进行矫正,脱离了父母的视线,脱管漏管的可能性非常大。
为此,早在2011年5月,吴江法院就联合市综治办、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共同制定了《非吴江籍罪犯接收实施社区矫正指导意见》(试行),将社区矫正接收地点由户籍地司法所改为“居住地”司法所,构建起非吴江籍罪犯本地社区矫正体系,消除地域差别,实行平等保护,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该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经过奔走呼吁,促成了“阳光家园”的诞生。平望镇青商会会长、亿强公司董事长周中华表示,“能够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改造自我、重新起跑的平台,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希望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其中。”
■案中全程引导
“代理妈妈”呵护
折翼少年脆弱的心灵
17岁的小杰来自贵州,3岁时父亲因病过世,母亲离家出走,十年前小杰跟着叔叔来到吴江。叔叔自己有5个孩子,没有过多的精力关心他。小杰没有上学,也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整日跟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一起吃喝玩乐。因为手头拮据,小杰就伙同他人抢劫和盗窃,还为琐事与他人争执,将对方打成轻伤。
今年4月,该案进入吴江法院的刑事诉讼程序。可是,小杰的叔叔对他的表现非常失望,加上工作比较忙,不想到庭参加诉讼。此时,松陵第一中学副校长李勤娟受法庭指派,当上了小杰的“代理妈妈”。
庭审中,李勤娟依法代行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并充分发表辩护意见,在庭审进行到法庭教育阶段时,她还特别以对自己儿子的期望和忠告感化小杰。“我想让他感受到那份缺失的母爱。”李勤娟说。
法院以抢劫罪、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判处小杰有期徒刑三年零十个月。庭审虽然结束了,但“代理妈妈”的关爱还在继续。李勤娟定期去看望小杰,给他送去当季的衣物和书籍,鼓励他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一次次的回访交流,小杰的心结慢慢解开。“我有一次要离开时,孩子哽咽着说我真像他的妈妈,当时我被震撼了、被感动了,原来孩子也在用心感受我们的不离不弃。”李勤娟噙着泪花谈着她那特殊的“儿子”,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
沈根荣告诉记者,为破解刑事审判中部分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庭的难题,吴江法院引入了合适成年人制度,于去年10月专门出台实施意见,聘请12位来自妇联、学校、社区和心理咨询机构的爱心人士担任合适成年人,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跟孩子打交道的经验。”杨小红介绍说,法庭会针对被告人的情况指派不同的“代理妈妈”。截至目前,吴江法院共为14名未成年被告人指派了合适成年人参与庭审,无一人重新犯罪。
在外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引入心理疏导机制,是吴江法院的另一探索。为了发泄对继母的不满,刚满14周岁的小虎(化名)强奸了其同父异母的妹妹。案发后,犯下如此大错的小虎依然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爱咋咋”的神态。法庭及时启动心理疏导机制,委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强对小虎进行心理疏导。经过几次交流,小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继母道歉。继母也对他的行为予以谅解。被判处缓刑后,已在苏州生活多年的小虎被安排在本地跟随他的亲戚进行社区矫正。
吴江法院少年庭共建单位,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夏立治认为,让心理咨询师介入诉讼,能够减少未成年被告人与法庭沟通的障碍,还可以通过他们的安抚教育,减少未成年被告人的抵触心理,消除这些孩子的心理阴影。
给躁动的青春上道“锁”
“各位同学中午好,我是吴江法院张金花法官,今天我们聊聊法治这个话题……”6月25日中午,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广播室里传来了吴江法院少年庭法官张金花亲切柔和的声音。
这是吴江法院与该学院共同组织的一次校园广播微访谈活动。亡羊补牢虽未晚,防范未然更重要。朱七一认为,家庭教育缺位、法律知识缺失、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因素是外来未成年人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她给我们讲了一个刚刚宣判的案子。
小芸(化名)今年17岁,中专毕业后从老家来到吴江,在一家电子厂上班。这是一个非常文静的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就是车间和宿舍间的两点一线,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打扮。一次,想着钟爱的化妆品还因为差点钱而买不起,小芸拿走了工友的工资卡。
案情非常简单,朱七一却一脸严肃,她为这些孩子的“无知”感到痛心,“这样的案子每年都有几起,仅仅是想买个手机或一件衣服。她们以为这只是'借'来周转一下,到时再'还'上就没事了,没想到已经触犯刑法。”
如何给涉世未深的孩子打一剂预防针?吴江法院将外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落脚点前移,开展了一场有针对性地校园法制宣传活动。记者在朱七一的办公桌上看到一份法制宣传排期表:6月21日举行法院开放日,6月30日深入中学举办暑期安全讲座,7月初到鲈乡三村社区开展“法制夏令营”活动……
据朱七一介绍,他们结合小学、中学、大学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和心理特点,采取“定向施法”策略,制订相应的普法方案。在小学,走进震泽、盛泽等各镇辖区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举办法制互动课堂,设置法治展板、组织游戏问答,增强普法的趣味性。在中学,借助模拟法庭、法制讲堂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印象。该院在全区各中学都设立了法制副校长;在大学,开展“法润校园、律动青春”活动,通过指派法律辅导员、开展校园微访谈等,提升即将在吴江就业的外地大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今年以来,该院先后组织各类法制宣传活动30余场,听众超过4000人次。
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吴江法院注重发挥司法建议“亡羊补牢”的作用,及时梳理类案犯罪原因、作案手段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司法建议。近日,针对发生在某外来民工子弟学校附近的敲诈勒索学生案,该院又及时向教育部门和学校发出司法建议,详解犯罪特点和预防措施,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吴江法院少年庭发出多份司法建议,反馈采纳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