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法院在以专业化审判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15年维权路,10年争创路,3年创新路,司法的温暖、法院的温馨和法官的温情,托起青少年成长的希望,成就青少年启航的梦想。

  维权接力  传递爱

  1998年,对淮安区法院少年审判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正式挂牌成立。

  时任院长夏如湖在挂牌仪式上发言:“亲眼目睹了太多的迷途少年,亲身感受了太多的青少年需要被关爱。我们要行动起来,积极探索法院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这不只是一项工作部署,更是淮安区法院的庄严承诺。斗转星移,15年来,始终不变的爱心接力,是维权路上的矢志不渝,是淮安区法院人对青少年的拳拳之心。历任院长或到校园普法、或领着矫正对象在烈士陵园植下“自新树”、或赴江苏省少管所回访帮教少年犯……

  2003年,当时新上任的院长潘昌锋提出了全院“整体维权”新理念,工作渐入佳境,成绩斐然。2003年该院获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04年再获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2010年,接任院长袁开锋亲自部署,成立有独立建制的少年案件审判庭,实行涉少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青少年案件从此有了“少”字号。年底该院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07-2010年度全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先进集体”。

  2012年2月,“全国优秀女法官”颜赤从前任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少年庭受案范围扩大至25周岁,“司法引航”、“与法同行”、“235维权模式”、少年审判绿皮书……一个个金点子,一项项新举措,让该院青少年维权工作迸发新活力!今年3月,该院又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温情帮教  呵护爱

  自建庭以来,该院少年庭累计审结涉少案件626件,其中刑事案件234件473人、民事案件392件,无一改判,无一信访。

  “不信东风唤不回”。教育,感化,挽救,一个也不能少!圆桌审判、庭前“三见面三走访”、引入心理干预机制、“联席教育”、爱心帮教、犯罪前科封存等一系列温情举措,点亮少年的心灯,让他们重拾生活的勇气。

  四川凉山籍被告人王某不满18周岁,拿着与其长相酷似的堂哥身份证出来打工,因盗窃被送上法庭。细心的法官通过其“母亲只有36岁”的供述发现了这一疑点,并查清他的真实年龄,避免了错判和重判,挽救了兄弟俩的前途。

  对淮安区法院少年庭的法官来说,一起案件的审结,意味着大量的帮教和回访工作的开始。

  小许去年刚满14周岁,正值人生的花季,却因犯投放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小许在少管所的生活改造牵挂着法官的心。一年来,法官们三次探监,给他送去学习课本、生活用品和鼓励关怀。今年中秋将是小许刑满释放的日子,少年庭法官为他准备了一份“秘密礼物”--一家愿意接收他继续读书的学校。

  小许能够继续学业,得益于该院争取爱心校(企)支持,成立的爱心就学(业)基地。基地自去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至今已接纳10名学生,组织技能培训4期,100余人参加。

  魅力普法  分享爱

  2012年12月3日,淮安中学大礼堂气氛热烈。由淮安区法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区中学生“与法同行”知识竞赛场面趋于白热化。

  “请听题: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多少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抢答开始。”主持人话音刚落,2号台吴承恩中学的选手第一个抢得答题权。“16周岁。”答题的同学胸有成竹。“回答正确,加10分。”场下掌声一片。

  自2010年起,由该院主办的“与法同行”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已经举办了三届。三年来,参赛学校由六所高中扩大到全区所有初、高中,竞赛活动得到了区关工委、教育局、团委等部门的关注和支持。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黄金年代,为了让他们分清美丑、善恶、是非,少年庭法官精心选取典型案例,编成剧本,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演绎身边人、身边事,加大校园普法力度和深度。这种形式耳目一新,内容避免枯燥无味教育方式,让学生看后意犹未尽。三年来,该院组织实施由学生参与的模拟法庭9场次。

  潘恒球,“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十佳普法宣传员”、淮安区法院特邀普法员。他和少年庭法官们一道,进校园、走街坊、说法治,《逃学》、《一个中学生的早恋》等普法小故事受到学生和群众的热捧。

  该院在新浪网开设“青少年维权之窗”微博,通过一条条维权信息,一个个典型案例,于无声间向广大青少年传递法制文明。被微博带火的还有普法微电影、微故事、微画册等。少年庭法官正着眼明天,紧跟潮流,探索“智媒体时代”的青少年维权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