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法院:阳春三月看“三保”

作者:本报记者娄银生 本报通讯员 曹亚峰 赵淑雯

 

  阳春三月,记者从古城苏州市中心向东出相门,过东环路,街道顿然开阔,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化城区进入视野。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压之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亿元,财政收入95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今年以来,各项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围绕第一要务,履行第一职责,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先后被评为省优秀基层人民法院、省级文明单位。

 

    ●创新制度:法官助手制度缓解“案多人少”

面对严重的“案多人少”矛盾,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推行了法官助手工作机制。法官助手是实行社会公开招聘和合同制管理的法官辅助人员,主要承担审判和执行工作中的事务性工作,包括庭前证据交换、庭前调解、调查取证、判后答疑等基础性工作,使法官从繁琐的程序性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研究审判和法律,提升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法官助手制度的施行,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司法成本,缓解行政编制紧张,而且有效化解审判工作压力,较好地解决了“案多人少”问题。2008年,该院在仅有23名法官的情况下,通过法官助手制度的运行,审执案件5953件,法官人均结案数为259件,院人均结案132件。

 

    ●创新管理:聘用制人员管理显成效

   在一时无法增加法官员额的情况下,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在审判辅助人员聘用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形成了法官助手、聘用制书记员、法警和后勤工作人员等多个层次的聘用制人员队伍。针对聘用制人员管理经验少、难度大等特点,该院引入管理学中的质量管理方法,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特定的岗位职责、教育培训计划和保障计划;案件管理上,将不同主体与案件审理过程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相对应,实行分类归责,取得了良好的实效。聘用制人员的创新管理使该院在人员使用上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利用人才竞争机制以及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大大激发了各类人员的学习动力和工作潜力。建院以来,聘用制人员共协助法官审执案件15000余件,其高效的工作效率、亲民爱民的工作态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办案效果得到了全面优化。

 

    ●创新服务:倾听企业呼声 主动帮困解难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苏州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出现了业绩下滑、纠纷增多的局面,在此情况下,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围绕“倾听企业呼声、服务企业发展”的主题,实施“审务进企业”工程,与10家港、澳、台资企业、10家欧美资企业、10家国资企业、10家集体企业和10家民营企业建立起服务联系点,通过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机制、完善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帮困解难工作机制、加强企业法律服务分类指导以及定期召开沟通例会、编发典型案例、发放司法建议等方式,为辖区企业尽快摆脱困境提供司法保障。

 

保增长??

强化司法保障力度

 

作为全国首家“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去年实现外包营业收入100亿元人民币,离岸外包收入超过3.2亿美元,占全国10%。在实现从“园区制造”到“园区创造”的转型中,记者在该院看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2月制定出台《处理企业非法撤资逃债案件应急预案》、《关于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服务园区地方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开展“倾听企业呼声、服务企业发展”专项活动。该院针对今年园区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科技载体等重点建设项目,专门成立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审判小组,与相关建设规划部门加强沟通,对涉及重点建设项目的案件及时跟进;针对园区作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辖区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司法服务体系的需求,该院在今年初园区科学技术协会、中新科技城、生物纳米园等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集中区及重点企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

保民生??

拓宽司法服务渠道

 

进入2009年,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的大背景下,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成了苏州工业园区法院的重要课题。

   创新诉讼服务,体现人文关怀。该院借鉴新加坡夜间法庭经验,适时推出了假日法庭制度;充分利用法院信息化设施,设置电子触摸屏,供当事人自行点击查询开庭时间地点、法律条文、诉讼程序、办事指南等便民信息,并创建短信信息平台,提醒当事人开庭时间;该院成立了诉讼心理辅导中心,为案件当事人义务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疏导当事人的偏激情绪。

提高诉讼效率,力求惠民实效。在案件审理方面,该院建立了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着重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快速化解矛盾。在司法程序方面,提倡简化审理程序,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效率优势,缩短办案周期,提高诉讼效率。在立案方面,积极探索远程立案模式,为当事人提供电话预约立案、邮寄或网络提交诉讼材料等服务。

   善用司法救助,排解民忧民愁。在诉讼费收取方面,该院对城市低保、农村特困户等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对于执行案件,一律实行先执行后收费,确保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该院还设立了两项救助基金,执行救助专项基金和刑事被害人专项救助基金。该院领导告诉记者,至今年3月止,已发放救助资金逾60万元,为26名当事人解决了实际困难。

保稳定??

创新司法协调机制

 

今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借鉴新加坡工业仲裁庭的经验,联手园区HR经理俱乐部,完善劳动争议联调机制,特聘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资深人事经理和工会人员分别担任劳动争议案件中资方和劳方的特约调解员。

   今年,该院在创新普法形式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依靠互联网,打造了青少年维权特色网站,网站上开设了庭审直击、阳光信箱、网络答题、在线援助、法院博客等栏目。为了使普法效果更具直观性,苏州工业园区法院与学校、媒体以及各行政机关联合,建立了定期的观摩庭审机制。多方联动,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维稳的重点工作。该院联合公安、信访、劳动保障、乡镇等各部门构建联动机制,专门研究制订了群体性诉讼和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采取快速立案、调解优先、多方联动、加强执行和着重安抚等方式,妥善处理群体诉讼和突发事件。

   此外,苏州园区法院今年以来还不断探索针对各类特定案件的诉调对接方式。针对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增多的情况,该院充分利用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这一平台,与交管部门合作建立快速处理绿色通道,通过采取现场受理、当庭调解等方式,有效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针对各类消费纠纷案件较多的情况,该院与园区工商局、“消协”联合设立消费者权益纠纷合议庭,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创新发展有亮点  服务大局有实效

 

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

马明龙

 

苏州工业园区法院自20043月成立以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创造了不少特色和亮点,为推进平安园区、法治园区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院在成立时间短,且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方面,创新了法官助手制度,有效地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便民措施方面,该院大力推行假日法庭、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诉讼心理辅导中心、消费者纠纷合议庭、青少年维权网络等措施,使辖区百姓以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司法便民的实惠;在服务地区经济、维护稳定方面,该院创新“诉调对接”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体系、实施专项救助制度、完善应急机制,为“建设全国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园区”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2008年,园区法院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务实制定措施,从主动提供司法咨询、实行风险预警、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法律服务分类指导等方面,助推园区经济在应对危机的同时继续保持领先发展态势。

今年是苏州工业园区成立15周年,建设“法治园区”成为园区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希望苏州工业园区法院继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在更高层次上找座次、定坐标,创出一条具有苏州工业园区特色的人民法院之路,为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200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