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来的劳模-记无锡南长法院扬名法庭庭长何英
作者:方华 发布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2460
她是一个情系百姓的女法官,一个舐犊情深的慈母,一个顾家爱子的贤妻,一个孝顺贴心的女儿。多重角色的叠加在她身上没有顾此失彼的无奈和彷徨,而是从容地创造出了斐然的佳绩。她是江苏省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区十佳青年之星、“巾帼建功标兵”、2006-2008年度无锡市劳动模范,她就是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扬名法庭的庭长何英。
“情系百姓是我的信念”
何英承办案件,不是简单地就案办案,而是以“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爱民情怀,设身处地地维护百姓权益,尽显“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赤诚本色。2009年2月,徐康(化名)声称与罗江(化名)合伙经商,但在合作期间罗江又与他人经营相同业务,双方丧失合作基础,诉请退伙,分割财产。苦于无法提供相关证据,徐康只能强调双方性格脾气不合等无关痛痒的原因。3月初,徐康激动地向何庭长反映在中国制造网上无意发现了罗江另行经营的相关证据,但担心一旦作为证据提交法院后,罗江会删除网上信息,导致无证可查。何英结合自己多年的审判经验,灵光一闪,提醒徐康若所称完全属实,可以到公证机关办理网页信息证据保全的公证。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书,对案件的处理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开庭审理时,罗江配合地与徐康达成了退伙、财产分割等协议。
作为扬名法庭的领军人物,何英始终将情系百姓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全庭人员在她的感染下,也都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工作,扬名法庭已俨然成为百姓有求必应的“贴心法庭”,传递着司法为民的浓情厚意,荣获“三项承诺”先进法庭、五一示范岗等无数荣誉。
“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无论是以前的军嫂还是现在的警嫂,何英都承受着常人所不能想象的生命之重。家庭琐事的庞杂、年幼儿子的教育、日常生活的照料等等,何英柔弱的肩膀上承受着太多的生活重荷。但家庭负担并没有牵绊她成长为一名能干出色的庭长,她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她的工作态度着实感动了当事人。
“原告草拟了一个调解方案,现发给你看一下……”十点多,何庭长依然坐在电脑前给远在北京的被告撰写电子邮件。第二天,被告回复的电子邮件称:这么晚了,法官还在为我的案子费心,真是辛苦,我不再和原告斤斤计较增加法官的工作量了,接受调解方案……
何英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得到当事人广泛认可的同时,也因家庭、事业偶难两全而抱憾母亲。2006年,何英外地保全归来已是午夜时分,疲惫不堪地瘫软在床上。母亲的电话不期而来,语气中略带怨气:“你为什么好久都不来看我?”母亲的心思,一贯孝顺的何英心知肚明,母亲并非执意要女儿去看她,而是对晚归的女儿心存挂念。何英当即表态有空一定去探望老母。不曾想,两天后母亲与世长辞,谈起母亲的过世,坚韧的何英总免不了黯然神伤,这心中永远的痛转化成了她奋进的精神力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扬名法庭办公过道的白板上赫然出现着何英手写的这句励志古语,何庭长正是“积跬步”的典范。从书记员到二级法官、从中专生到法律硕士研究生,何英一路上始终保持奔跑的姿势。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类型案件,何英丝毫没有畏难情绪而是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的司法能力。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几乎成了何英二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方式。她内外兼修的学习态度实现了司法工作上很多新突破:全程调解、发调查令、企法反馈单……
何英深信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办案之余努力拓展司法能力。她自费购买了大量书籍,参加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并取得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学位,相继在省高院出版的《审判研究》、《参阅案例》上发表文章。与他人合著的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出版的《人民法院案例选》录用,并屡次在《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江苏法制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发表文章。2008年,她获得了全省法院第二届“金法槌”杯优秀指导案例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