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江苏省无锡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作风建设年”,该市南长区人民法院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司法服务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他们走访辖区群众和企业,征求社会各界对司法工作的需求和意见,积极践行能动司法,改进工作作风,特别注重为困难群众送去司法的温暖。

  问民所需

  法律把脉及时帮助

  南长法院辖区内的无锡朝阳集团是省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2011年,该集团农产品交易量超120万吨,水果、蔬菜占整个无锡市场消费量的90%以上,粮油、禽蛋占50%以上。

  南长法院院长陈靖宇带队走访了无锡朝阳集团,针对该集团经营管理、劳资关系、风险预防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

  今年,该院建立审判委员会委员与新型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要求审委会委员与一汽锡柴、威孚集团、朝阳集团等辖区龙头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帮助企业面对挑战和困难。

  近年来由于银根紧缩,一些急于获得资金的中小微企业、个人转向典当公司进行融资,也引发了不少相关纠纷。

  前不久,民二庭庭长陈瑜组织庭内法官走访了多家中小微企业,为他们讲解典当方面的法律法规。

  “《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在收取与银行贷款利率相当的利息外,主要是向当户收取综合费用,且典当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典当融资如不能短期内产生预期效益,则须承担高额典当息费,导致更大债务危机。因此,中小企业进行典当融资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融资演变成饮鸩止渴的债务危机。”陈瑜提示说。

  经过对多家企业的走访,法官们发现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引发管理上的疏漏。为此,陈瑜专门走访南长区工商联,商讨如何改善企业的法律环境。

  “《南长商会》杂志是一个与各企业经营者沟通交流的平台,法院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典型商事案例发布宣讲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应对经济紧缩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南长区工商联副主席金建林说。

  走访回来后,陈瑜立即组织庭内业务骨干编写商事典型案例,整理出“企业经营风险防范20点提示”,并定期安排法官到各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11年至今,该院向企业提供法律咨询165人次。

  据了解,该院已连续22年举办司法联络员培训班,在辖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中共选聘48名司法联络员,将法官与司法联络员进行“一对多”式捆绑联系,对接法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经营和运行状况,及时为企业编织牢固的风险预防网络。

  给民所便

  服务群众不分时间地点

  1月9日,某保障房工地40多名工人手举“老板欠民工血汗钱”的讨薪牌,前往有关部门上访。

  经了解,该保障房工地由某建筑公司承建,该公司将木工、瓦工活承包给个体包工头。其间,建筑公司因增加工程量、物价提高等因素口头承诺包工头要给工人加工资,但之后却矢口否认,包工头一气之下便怂恿工人闹事。

  事件发生后,南长区法院扬名法庭庭长何英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当即决定前往工地查看情况,而此时时钟已指向17时,正好是下班的时间。

  在尘雾弥漫的工地简易房中,扬名法庭、派出所、建筑公司、包工头和工人代表举行了第一次多方协调会。在长达4个小时的协调后,建筑公司答应在书面约定的工资外另补贴28万元,包工头和工人代表对此数额表示很满意。

  当天晚上,建筑公司将款项全额交给包工头,包工头在法官、民警的见证下,将工资交到每一位民工手里。事件处理完毕后,何英一看手表,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

  在听到这个案例后,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对法院的做法予以肯定。

  陈静瑜说:“春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的大规模恶性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屡见不鲜,这类事件处理不当、不及时就极易引起地区性不稳定。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应该尽早投入力量来减少、缓解、避免这类群体性矛盾的恶化。”

  “工作时间只是对工作人员的规定,而群众的需要是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一切都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来开展工作。”南长法院副院长林春江说。

  “我们每位法官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各部门设置一至两名联络员与社区干部保持联系,定期走访当事人和困难群众,以一切方式确保群众诉求渠道畅通无阻。”陈靖宇介绍道。

  今年开始,该院启动新一轮的诉讼服务中心基建工程,完善各项诉讼服务硬件设施,依托互联网站,全面启动“网络诉讼服务中心”、“网上青少年心灵驿站”、“网上助残工作站”等网络平台建设。

  该院聘请心理咨询师在线解答青少年困惑,设置网上预约立案、网上法律咨询、院长信箱等版块,让群众不出家门便可直接与法官交流、咨询。

  济民所难

  努力完善司法服务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是法院需要努力的一项工作,就像司法助残一样,对社会弱势群体应该予以更多的司法关爱和帮助。”陈静瑜对南长法院“司法助残”这个品牌赞不绝口。

  自1994年成立全国首个“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合议庭”开始,南长法院在助残这条路上已经努力前行18年。去年5月,该院突破以往助残工作站只在法院内部运作的模式,将站点搬到迎龙桥街道,让残疾群众只需走几步甚至在家里便可享受工作站的贴身服务。

  “奚法官,这婚我离定了,但女方要我支付2万元补偿款是没有依据的。”瘸腿的小伟(化名)气愤地嚷道。而女方母亲则说:“我女儿是智障,离婚后再嫁很难,男方要补偿我们精神损失费,不然我们绝不离婚。”

  在南长区中桥二村居委会,一对残疾人夫妻正在闹离婚,法官奚刚放弃休息日将假日法庭搬到了这里。经过耐心地劝解和反复地磨合,双方最终同意了法官的调解方案。

  “谢谢法官,你们不仅上门立案、上门送达,还特地上门开庭、上门调解,省去了我们很多麻烦呢。”双方父母说。

  “之后还要给你们上门执行呢,小伟赶紧把8000元补偿款准备好啊。”奚刚笑着说。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该院助残工作站审理、调解涉残案件118件,实际履行达1000多万元。

  精神病患者是社会中的少数、边缘群体,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2010至2011年,该院共审理了3起精神病患者致人损害案件。数量虽然不多,但这类案件一旦发生,后果将非常严重,甚至无法挽回。

  为此,该院在处理这类案件中形成了三个思路:在审理过程中若发现是因监护人管理缺失而导致损害发生,就对监护人加强教育,引导监护人自觉担负监督和管理职责;积极与社区沟通交流,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网络监控体系,发现精神病患者存在发病迹象和征兆的,督促监护人对其约束治疗;联合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加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及对家庭困难的精神病患者的义务救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