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院长”胡道才??听百姓讲一个中级法院院长的故事(之一)
发布时间:2005-03-09 浏览次数:1943
引子:“百姓院长”
2004年8月,江苏省委确定了8名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典型。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胡道才是其中职务最高的一位。但记者听说,在徐州,这位级别较高的“官”,常常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百姓院长”。
2月24日,记者赶赴徐州,探求这位“百姓院长”的有关事迹。
在这块两汉文化遗韵深厚的土地上,记者广泛接触了从市委书记到普通职工在内的各界人士20余人。同时,还与徐州市两级法院近20名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徐州市委书记徐鸣告诉记者:“胡道才努力提高司法能力,勤勤恳恳为老百姓办实事,‘百姓院长’是老百姓对他由衷的认可。”
徐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希龙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胡道才公道正派,是真正符合老百姓需要的好法官。”
几天的采访,记者心中装满了有关胡道才的故事,也充满了创作的冲动。但是,与通常的布局谋篇、剪裁运思相比,我们更相信真实的力量。
为此,记者决定采用口述实录的方式,让大家更真实地走近这位中级法院院长身边,走入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位人民法官公正、为民的情怀,以及他工作、生活中的喜和忧、苦与乐。实际上,年复一年,广大人民法官就是用一个个这样朴素的故事,在默默推动着法治进步。
百姓讲述:
有错必纠维护了党的形象
阎蕾,徐州某超市女职工,因为一件千元标的民事纠纷案件,在徐州市两级法院间奔波了6个年头。见胡道才之前曾发誓,如果仍然得不到公正,“永世不再踏进法院半步”。
“你看看这个判决,如果你说我败了,我永世不再踏进法院半步。”那是2003年过完春节上班第二天,是胡院长接待日。我找到胡院长,第一句话就是这么说的。我当时不大敢抱什么希望了,可是又不甘心。听说法院来了个胡院长,很重视这个(申诉),最后来试一试。
胡院长仔细看了几份判决书和证据,说“你回去吧,相信党,相信法院”。法院很快就立案了,并且开庭再审。后来判决我胜诉,被告赔了我1496元医疗费。
我这个案子很小。就是1998年4月,我母亲和邻居吵架,对方冲上来把她打伤了。我们花了医疗费1000多元。当时派出所调解了,有个调解书,对方承认打伤人。到法院一审我们也胜诉了,法院认定了调解书的内容。可是二审的时候,派出所的调解书变了样,在前面加了句话,说这个内容是我单方说的。二审一看证据不对,就发回重审,结果改判了。我上诉,又败诉。
我咽不下这口气,一直写信申诉。我把信复印好,10天一封。可是没有结果,就这样我在两级法院之间奔波了6年。
胡院长有三点我是很感动的。一个是他要求三个人开庭。以前都是一个人开庭审案,判决书上却写三个人的名。这个不严肃,那还不就是这一个人说了算了?
再一个是不论事大事小,对了就是对了,错了也让你心服口服。我也去别的地方问过,人家说你这案子太小,根本不值得改。当时我就对法律绝望了。找到胡院长时,心里就是最后的底线了。
三是法官队伍进步了。第一次发回重审的时候,法官要判我败诉,我说你们不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吗?我母亲拿了个菜刀去法院门口,说不给理就自杀,结果人家以为她要攻击法官。后来法官的态度都好了。他们说是胡院长讲“法官要做一个社会的楷模,要做纯粹、高尚的人,不仅要遵守一般人的道德,还要有更高的道德和追求。”
我觉得胡院长代表了我们党有法可依、实事求是的精神,维护了党的形象。
胜诉后我很感激胡院长,可是我连他什么样子也记不清了。我申诉时情绪很激动,实在记不住什么。后来再看见他,觉得他有正气,也有点书生气,但是一脸倦容。我听说,谁写信他都认真看,都有处理结果,这是他身上党性的体现。他脸上的倦容肯定是累的。当官的都像他这样就好了。
这件事不解决,真就对生活没有信心了。现在我觉得法律还是有地位的,正义还是会伸张的。
“百姓院长”自述:
“老百姓为讨个说法可以坚持很多年,即便难度再大,
人民法官追求公正的精神总该比这更坚韧。”
胡道才,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20年来,先后审理过各类案件1000多件,从未出现一件错案。2001年,因参与主审“慕绥新、马向东案”,被中纪委等部门联合授予个人一等功。2002年6月,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称号。1997年12月至2000年8月,担任沭阳县法院院长,把一个工作落后的基层法院,带成一个“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并获集体一等功。在宿迁中院任副院长期间,他狠抓法庭建设、做好息诉息访工作的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2003年初担任徐州中院院长后,很快使法院工作获得新的进步,法院公信力明显提高。
我这样看待涉诉信访的问题:老百姓为讨个说法可以坚持很多年,即便难度再大,人民法官追求公正的精神总该比这更坚韧。
我是1985年大学毕业后从最基层的人民法庭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岗位的。我了解基层的情况。我们干部的素质良莠不齐,办案质量难以完全保证。以往有段时间,有个别法官,把当事人叫到办公室,随便问问就敢结案。对这类情况,我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往往一查就实。
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责任之后,法院领导不干预正在审理过程中的案件,对案件的监督放在事后。因此,受理当事人申诉是我们实行审判监督,保证办案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另外,通过信访我还可以发现法院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一个人觉得受了冤屈,总得让他有个说理的地方。实际上有些人你只要听他说话,把道理给他解释明白了,他也就回去了。我们不重视,矛盾就会转移,甚至上行。我主动接待,也许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解决一点是一点,社会的压力就会轻一点。
记者手记:一位对群众来信情有独钟的院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胡道才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情有独钟”。他认为,群众来信申诉,一方面说明他们对法院判决不服,法院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有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法院和法律是信任的,抱有希望的,我们不能伤害这种信任和希望。
胡道才对当事人的每一封来信都认真阅读,交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处理,并报反馈意见。
从2003年初到2004年底,他牺牲休息时间阅处的来信就有3234封,平均每天要有四五封。当事人的来信有的一封就是几十页,但每一封他都认真阅读,有时候遇到重复信访的问题,他都能回忆出来。
也许,这就是一位法院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的生动体现。
新闻背景:徐州法院打开申诉的大门
阎蕾的经历,只是胡道才到徐州法院之后,努力抓好申诉再审工作的一个例子。
2003年初,胡道才来到徐州中院,首先面对的就是800多件申诉案件和大量的涉案信访。这些案件涉及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等社会疑难问题,有的已经纠缠了七八年。
胡道才下决心彻底清理这800多件申诉案件。更多的人闻讯赶来申诉,法院接待信访申诉量一下子飙升了接近3倍。
到2003年底,徐州中院共审结申诉复查案件724件,18件发回重审,28件再审改判。该院决定:在全市申诉再审案件中,一律实行错案追究制度。这一年,徐州市两级法院因裁判不公、违法违纪被严肃处理的法官达32名,几乎占了全省法院被查处法官的三分之一。
法院打开申诉的大门,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也增强了法官的责任心,维护了司法公正。2004年以来,案件申诉率下降,群众集访、越级上访事件也开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