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法院举办文化建设成果展
作者:海门市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08-10-13 浏览次数:2571
近几年来,海门法院在院长邱建国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开展审判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法院的文化建设。全院不少干警踊跃向各家媒体投稿,仅三年来,该院干警在国内各种媒体上发表的文章达一万四千六百多篇,有的文章还获了大奖。在这次文化建设成果展示会上,当每位参观者看到一本本装订成册的文章汇编时,无不流露出惊讶的神色,纷纷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海门法院拥有一座新近落成的办公综合大楼,这座现代化的综合大楼,其硬件设施在江苏也堪称是一流的。新落成的法院大门口,高耸着一座雄伟、庄重的独角兽石雕,法院干警一走进新法院大门,每天都要面对这座象征公平、正义,抑恶扬善的独角兽。而宽敞、明亮、庄严、肃穆的法院新大楼给全体干警以全新的感觉。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一种职业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于是乎,干警们总觉得有满怀的激情要抒发,有满纸的言语要书写。院领导以此为契机,发动全体干警开展了一次“独角兽有奖征文活动”。这是一个展示全体干警法院文化品位的橱窗;这是一场比拼全体干警聪明才智的场所。诗歌、散文、小说;书法、摄影……一篇篇充满文学艺术气味的作品鱼贯而出。作者们纷纷以乔迁新大楼为契机,围绕着那座象征着公平正义的独角兽,通过自己亲身的工作经历的刻画,讴歌新时期的人民法官,寻求“崇尚法治理念,追求平等正义”的真谛,切中主题;内容言之有物,有血有肉;结构严谨,段意鲜明,文笔流畅。叙事、议论、抒情三结合的笔调,让人们惊奇地看到:海门法院的法官不仅有着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也有着睿智、跳跃的形象思维;不仅有着丰富、理性的法学功底,也有着深邃、感性的文学素养。这次征文活动共收到了五十多篇法官文学作品,院领导通过出版部门,专门出了一本书刊。
在海门法院新大楼,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一走进法院大厅,迎面便是一座高2.5米,长6米的石雕墙。“崇尚法治理念,追求平等正义”是海门法院的院训,海门法院把这十二字院训刻在石雕墙中央。而围绕着这十二字院训,石雕上刻着十多个东方法治典故,如商鞅变法、焚书坑儒、包拯断案、晋铸刑鼎一个个画面栩栩如生,无不浸透着浓厚的法治文化底蕴。
“法博苑”更是海门法院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海门法院已经走过了59年的历程,以史为鉴,方知兴替。今年年初,海门法院在一间二百多平方米的室内兴建了一座院史陈列馆,谓之“法博苑”。法博苑共分五个篇章,第一篇章法治雏形。这一篇章一是展示我国末代状元张謇在搞实业的同时,早期所具有的法治理念,设立了一些具有法制内容的场所;二是展示建国前后海门人民法治斗争的历史,包括游击队反霸斗争,抗战前后的土改,当时我县东部地区的土地分配以及开展惩奸运动等情况。第二篇章红色记忆。这一篇章主要展示海门解放以后至文革前的法院历史,即海门法院成立之初期的历史现状。第三篇章沉重代价,主要展示文革的十年公检法被砸烂后,海门法院和全国法院一样,群众运动代替法律,审判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第四篇章法制春天。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这一篇章展示了海门法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一些珍贵的历史片断。第五篇章是法院建设。
独角兽、院训墙、法博苑、干警作品展等等,充分展示了海门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使所有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同志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在海门市级机关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海门法院的文化建设成果着实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