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毒品犯罪日益猖獗,基层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日益增多,昆山法院毒品犯罪案件收结案在苏州基层法院均占前列。近日,昆山法院就2008年以来审结的5564人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近两年毒品犯罪案件的特征并深入分析原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适用法律打击毒品犯罪,净化社会环境,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一、毒品犯罪案件的主要特征

一是罪名相对集中。涉及罪名以贩卖毒品罪为主,兼有非法持有毒品罪、运输毒品罪,55件毒品案件中,贩卖毒品罪43件,占全部毒品案件的78%,非法持有毒品罪10件,占全部毒品案件的18%,运输毒品罪2件,占全部毒品案件的4%

二是贩毒数量显著增长,共同作案占一定比例。64名被告人中,贩卖毒品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达到10克以上的有8人,占贩卖毒品罪被告人的16%,非法持有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达到50克以上的有5人,占非法持有毒品被告人的45%,运输毒品达到50克以上的有1人,占运输毒品罪的50%64名被告人中有9人构成累犯,4名被告人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55件案件中有7件属于多被告共同犯罪,占全部案件的13%

三是被告人年龄相对集中且出现“低龄化”趋势。64名被告人中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51岁,其中20岁以下(含20岁)的有7人,占全部罪犯的11%20岁到30岁(含30岁)有30人,占全部罪犯的47%30岁到40岁(含40岁)之间有22人,占全部罪犯的34%40岁以上有5人,占全部罪犯的8%81%的被告人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20岁以下的占到了11%

四是被告人以外来人员为主且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64名被告人中,有54名是外来人员,占罪犯人数的84%,多数被告人职业以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且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48人,占75%。毒品犯罪中女性占一定比例,64名被告人中,女性有10人,占16%

五是毒品种类和犯罪手段出现新花样。除了传统的毒品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外,K粉、麻古、氯胺酮等新类型毒品也不断出现,同时犯罪手段上也出现体内藏毒等新手段,给侦查带来很大难度。许多贩卖毒品的罪犯同时也是吸毒人员,形成“以贩养吸”现象。

二、毒品犯罪的原因

55件毒品犯罪案件反映出来,毒品犯罪的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被告人个人因素,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农业小县,经过2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工商城市,随着经济发展,歌厅、酒吧、迪厅等一批娱乐场所大量出现,为毒品犯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二是外来人口的迅猛增加。随着昆山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截止2008年底,昆山户籍人口67万,外来人口90万,外来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外来无业人员的增加,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外来人员也是毒品犯罪最主要的群体。

三是毒品犯罪高额利润的诱惑。谋取暴利是绝大多数毒品案件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毒品交易的巨额利润和贪图享乐的心理是毒品犯罪的内在驱力,绝大多数毒品犯罪被告人明知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仍然为了暴利冒险以身试法。

四是被告人自身素质较低。毒品犯罪被告人多数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对毒品犯罪认识较低,精神空虚导致盲目追求刺激和享受,甚至抱着“试一试”、“抽着玩”的心态去吸毒、贩毒。

五是被告人易受不良环境影响。毒品犯罪被告人多为外来无业人员,其所处环境、接触人员也较为复杂,接触毒品的机会比普通人要大的多,也更易从事毒品贩卖等活动,同时交友不慎易被人利用或者唆使走上吸毒、贩毒的犯罪道路。

三、预防和减少毒品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大正面教育,普及禁毒常识。大力加强禁毒宣传教育,深入介绍毒品的危害性,使广大社会、公民了解、认识毒品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其自愿抵制毒品、远离毒品,并敢干揭发、检举毒品犯罪分子和吸毒人员。

二是以案释法,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毒品犯罪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广泛地开展禁毒法制教育,使全社会了解禁毒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禁毒法律意识。选择典型案例定期组织公开审理与宣判,组织群众旁听,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增强案例宣传的效果。

三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防止再犯的可能性。毒品犯罪个案审理中,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对毒品犯罪被告人开展思想教育与说服,使被告人彻底认识到毒品犯罪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减少再犯的可能性。

四是齐抓共管,建立打击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机制。禁毒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打击毒品犯罪同样也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加大毒品犯罪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逐步建立起政法部门主力打击、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严格外来人口登记管理,加强对各类娱乐场所的监督和管理,创造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减少、防止毒品犯罪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