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先生的《善待生灵》一书中关于动物福利立法国际化的一个章节,让我不禁浮想联翩,视野开阔的同时更感到了一种学术背后的复杂景象。

动物福利问题,在一些国家,尤其在欧盟已经成为伦理道德问题,而同时商业行为正在对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会产生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序及其方法”上。由于竞争的加剧,为了提供更高的产量和更低的价格,竞争者主要采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通常数量巨大的动物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根本没有办法移动,而且大量使用抗菌素、毒品等化学物质,使用“夹腿式捕兽夹”等。可见在动物福利方面,道德与经济的交锋必然不可避免。

但是经济的因素并不限于国内,而涉及到国际性的贸易问题。根据关贸总协定条款,它否认任何产品中因不同生产方法所产生的差异,世贸组织协议并不鼓励进一步的加强,而是阻止各国去提高动物福利或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同时,在西欧国家,由于道德上的要求,比如大型的请愿活动,欧盟已经有动物福利方面的规定,并且采取措施,像1997年欧盟农业委员会同意对欧盟下蛋母鸡标准的条例进行修正,如增加每只母鸡的最小活动空间及环境质量,但是这些改进将增加运营成本,与其他国家非人道环境下的鸡蛋相比,增加了成本,缺乏竞争力,这是生产者不乐意接受的,如果再没有销售市场(即一国在国内奉行较高的标准,同时不改变自己的消费模式,特别是在商品受到进口冲击时,显属不智之举),西欧这种动物福利政策必将崩溃。西欧国家是采取进口补贴政策缓和国际贸易对国内这种高生产成本的冲击,这一扶助体系无疑鼓励了本国强化动物福利,保持市场的同时使动物福利成为可能,但同时也许杜绝了进口更高福利的产品。然而欧盟国家仍呼吁改进其标准,并且迄今所做的改善和花费都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然而,WTO的目的在于无限制的降低关税,对欧盟的动物福利政策具有潜在危险,“RSPCA担心可能会出现一个国内改革步调的减速,从根本上导致萧条或甚至推翻国内农业动物福利标准。”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欧,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及其引发的政策制度,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发达,食品已不再缺乏,并且食品花费在全部家用开支中所占部分越来越少。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物质上需求满足之后,必然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精神需求也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延伸,在西欧,道德关怀的扩大,对动物的关心便是其高层次精神追求的一个内容。一个制度,一个标准的制定实施最重要的是要有国境基础、民众的支持。

但是这个世界上,更多的还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由于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具有历史性的差距。在一国仍有很多人因饥饿而生病、死亡时,不可能要求他们对动物福利予以关心,而且在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储备相对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地理环境恶劣的国家,在起点上,他们就没法与发达国家相竞争,因此他们对WTO规则下提供动物福利目标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会被发达国家利用来限制他们的农业出口,这样不利于他们发展经济,从宏观上看,不利于缩减国际上的贫富差距。

然而,对动物予以道德关怀是人类更加文明的一个表现,是积极的,在道德上是应该提倡的,而且更重要的或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消费,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产品的生死存亡。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在产品中考虑动物福利或设定动物福利标准是生产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道德关怀范围的放宽,消费者将选择的是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产品。那时候,不再是公共政策或WTO规则可以改变什么了。到时,第三世界国家又将何去何从呢?

读罢,不禁疑问重重。现今有一种方案能促进逐步提高动物福利而同时让所有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都能接受吗?有一种既不损害贸易自由行为又不损害某些国家国内的动物福利标准的措施吗?

WTO所带来的问题能由WTO来解决吗?在WTO框架内存在这样的运动空间吗?还是应该从WTO外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