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没有前方后方-江苏法院人在地震发生后

 

(本报记者娄银生)抗震救灾,哪里都是前线。在苏南、苏北的采访中,记者目睹江苏法院人援助灾区不误审判的繁忙景象。按照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513向全省法院发出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各地法官开辟绿色通道,对涉灾地区案件实行快立案、快审结、快执行,同时采取必要的司法救助,努力为灾区涉案当事人排忧解难。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茂说,全市法院已积极行动,通过审好各类案件,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做到确保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奥运会安全顺利举行。

在苏州,记者了解到,重庆荣昌籍民工罗树云在太仓市打工,经劳动部门仲裁,某公司应支付其工资、补偿金等10万元。今年4月,罗树云向法院申请执行到位4万元。这次地震,罗家里房屋倒塌,急需用钱自救。太仓市法院当即组织对被执行人银行资信进行调查,在银行账上无款的情况下,又电话通知被执行人到庭,经法官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被执行人克服困难借款履行义务。517,罗树云拿到被执行人借来的6万元赶回家乡。

与罗树云一样,在南京打工的四川蓬安籍民工成树林的家乡离汶川百公里,因通讯中断,父母妻儿音讯全无。成树林的追索劳动报酬案由南京中院和玄武法院协同执行,同时对成树林实施司法援助,开展捐款活动。520,成树林拿回了248万元工钱。他在归家的火车上还打来电话感谢惦记他的法官。

517,南京。在由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等主办的保险法理论与司法实务论坛上,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与会专家学者与法官的心,他们把目光聚焦在汶川地震理赔上,并呼吁尽快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论坛吸引了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保监会、江苏省保监局、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诸多专家学者、法官参加研讨,并对鼓楼法院适时提供的这一集思广益的平台给予赞许。

由于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压力。采访中,多位专家学者与法官都认为,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迫在眉睫。巨灾面前,商业保险公司的力量也是微不足道的,这时,国家财政就会“托盘”,动用国库资金理赔。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这个“体系”,我国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建立“体系”的好处显而易见。与会专家与法官预计,今年初的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这次“5?12”汶川大地震,会催生这一体系尽早建立。

512当晚,汶川地震的电视直播,让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帅巧芳的眼睛一次次湿润。13日一早,帅巧芳立即倡议捐款,全院上下迅速开展了捐款献爱心活动。短短一小时,全院206人捐款42600元。到15日止,镇江全市法院捐款超过20万元。惊悉汶川地震后,515,正在参加全省基层法院院长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发去慰问信,110名院长捐款21700元,并请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转交汶川县人民法院。

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全省法院目前捐款超过500万元,其中省高院机关个人捐款88万元。许多人是第二次甚至是多次捐款,因为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力量。

江苏高院普通党员贺永胜,522一早从家里揣上2000元。与他同样,该院党员这天已交纳特殊党费”636459元。

灾难袭来,我们共同承载。这是江苏以及全国法院人的同一个心愿。

(200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