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间审结案件546件,调解撤诉率90.11%,当事人自动履行70%......一组司法统计数据饱含着徐州市铜山县法院张集人民法庭8名干警的不懈努力和苦乐艰辛。“我们要把法庭建成老百姓的维权之家”,张集法庭庭长杨守东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确实,他们每天都在无微不至为百姓维权,每天都在千方百计为辖区定纷止争

快调解??让民工当天拿到拖欠的工资

张集法庭地处我市东郊10公里处的机场路北侧,管辖铜山县东南的五个乡镇。张集法庭诉讼的当事人多为乡镇百姓,他们诉讼知识相对匮乏,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张集法庭坚持关注民生、贴近民众的审判理念,把方便群众诉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对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进庭有人迎,材料有人接,咨询有人答,找人有引导,困难有人帮” 所有案件即诉即立,快审快结,不少纠纷当天就化解了。

今年616日上午,该庭立案接待室里突然涌入十多名外省他乡的男女民工,一见法官就哭诉起他们的遭遇。原来,他们从3月份起就跟随张集镇的包工头赵某到某建筑工地施工,约定每人每天工资40元。工程结束后,赵某仅给付少部分工资,拒绝给付其余工资。这些民工多次催要无果,眼看生活无着,于是来到张集法庭起诉,要求被告给付工资一共二万余元。张集法庭立即启动速裁机制,并由曾荣获省“优秀法官”殊荣的副庭长周提海主审此案。当天中午即向赵某送达了应诉材料,并把握时机邀请赵某所在村的村干部一起向他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批评教育,并建议赵某从“假如我是一个农民工”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被拖欠工资、衣食无着的困窘和苦恼。赵某自知理亏,当场认错并答应下午给付所欠的全部工资。当天下午,十多名拿到了工资款的民工感激地说:“在法庭,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巧审理??让远隔千里的原被告在电话里达成协议

今年5月份,该庭赵杰法官在承办原告李某与被告邢某欠款纠纷一案时遇到了麻烦:虽经多次送达,均未找到被告下落。按照规定,对于类似的案件,可以进行公告送达,在公告期满后,如果被告仍不来,也可以缺席审理和判决。但赵法官考虑到公告送达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难以及时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还得预付一笔公告费用,而且被告也可能因此失去自己行使诉讼权利的机会。于是赵法官多次到被告的邻居和亲友处打听,终于打听到被告远在新疆打工的确切单位和联系方式。电话中,被告邢某说自己如请假回徐州到庭处理该案,就很可能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并且也不想让单位知道自己欠款的事儿,请求法庭在周末或节假日安排他与原告沟通。为使该案快速审结,同时考虑到原告周末也经常外出的实际情况,赵杰法官特意安排69端午节缺席开庭。一场特殊的庭审开始了,虽然被告缺席未到庭,法官们依然着装整洁、庭审规范。法官通过电话让双方当事人充分沟通,被告很快同意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法庭趁热打铁,主持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用特快专递将草拟的协议邮寄给被告,再由被告签名后将协议寄回,一件本来大海捞针一样渺茫的案件得到了巧妙的解决,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好评。

常巡回??让群众在田间地头接受普法教育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百姓诉累和打官司的成本,扩大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近年来,该庭法官主动走出法庭,携卷下乡巡回办案,将法律送到农民家里和田间地头,作为化解矛盾的舞台,现场解决了大量法律纠纷。

年近 80岁的李老汉夫妇一辈子养育了四儿三女,怎么也没想到晚年却陷入无人赡养的境地。七个子女惟恐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吃亏,互相推诿,斤斤计较,小儿子还占用了老人的3间养老房,致使老人无房居住。去年10月上旬,老泪纵横的李老汉夫妇把心一横,来到张集法庭把七子女全告了张集法庭选定1019重阳节这天开庭,并特意将庭审现场设到了村委会大院内,引来200多名群众旁听。庭审中,法官以“老我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古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使七名子女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当庭表示要轮流赡养二老,长子当着父老乡亲给父母磕头,发誓要让二老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传统节日里的这场庭审结束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却在旁听者心头扎了根。

俺这一辈子就打了这一回官司,没想到法院会为我们老两口的事专门到村里来开庭,还给办得这样好!”李老汉夫妇千恩万谢,感谢法庭帮他们接好了曾经断裂的亲情,找回了晚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