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窗口老党员??追记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法官王益群
发布时间:2005-03-15 浏览次数:1843
正月初八,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法院信访接待室来了一老一少,老人说是要见王法官。去年,老人因家庭纠纷来到栖霞区法院,告自己儿子未尽赡养义务。在王法官的调解下,如今自己不仅生活有了保障,儿子每个月还给他零用钱,子女都很孝顺。这次来找王法官,一来想跟王法官说说心里话,二来表示感谢,给王法官拜个年。然而老人哪能想到,他要找的王法官因肝病复发于去年12月27日永远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岗位。
老人要见的王法官,就是南京市栖霞区法院立案庭法官王益群。王益群在自己25年的司法工作中,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1979年,在教育系统工作的王益群调入栖霞区人民法院,开始了法院工作生涯。那一年他32岁。1998年,在历经派出人民法庭副庭长等审判岗位后,王益群走进立案庭,担负起法院信访接待工作的重任。一干就是六载。
王益群常说,信访接待情系两端,一边是百姓的信任,一边是法院的威信。他对人真诚,帮人解难,取信于民。
2003年9月底,三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同时来到法院接待室,请求法院增加生活费,否则她们将一起进京上访。可是三位老人既无诉状,又没有任何证据,来自不同家庭的她们向谁讨要生活费,一时看起来都是个疑问。王益群稳定下老人们的激动情绪,通过耐心的倾听、提问,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三个老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迈皋桥开了个茶水炉谋生,1992年区房产经营公司曾经口头承诺,只要她们让出场地配合开发,每人每月可以获得50元生活费的补贴。后来因为物价上涨,三个人多次找到房产经营公司要求增加生活费,却未能如愿。眼见着年事越来越高,老人最终走进法院,希望法官为她们做主。王益群一边安慰几位老人,一边电话和区房产公司取得联系,告知对方信守诺言的利害关系。王益群的热心说法,使得房产公司认可了老人反映的事实,当即表示同意增加生活费,具体数额待研究后确定。几年没有解决的问题,眼看就要激化的矛盾,在王益群晓之以理的沟通说服下,一个小时便出现了转机。
服务经济发展,落实沿江开发中纠纷案件的快速反应处理机制,是栖霞区人民法院着力抓好的重头戏。对于热点问题和敏感案件,申诉信访工作的慎重果敢处理,成为把握审判的第一关。2003年11月6日,栖霞区尧化街道吴边村15位村民走进法院,要求解决拆迁中的问题。村民们七嘴八舌反映他们的遭遇,有人还扬言“区法院解决不了,就去市里、省里,不行就上中央,直到解决为止”。王益群接待后首先安抚了大家的情绪,通过仔细询问得知:因为15家农户没有参加公益劳动,吴边村擅自从15家拆迁户的安置费中扣除了1万元。王益群当即和村支书取得联系交换意见,告知对方扣除拆迁安置费的做法不妥。村支书明了了村民的合法权益,表示将退还已经扣除的拆迁安置费,而对公益劳动费则另行征收。一起眼看就要发生的上访事件被圆满解决,村民赞叹,领导肯定,同事好评,王益群“四两拨千斤”的接待艺术换来了双赢。
这些年来,劳动争议、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成了法院案件受理的热点,婚姻、房产纠纷也上演着一幕幕家庭悲喜剧。作为立案的第一道关口,王益群在指导诉讼中倾注了对弱者的关爱;作为信访接待的交流窗口,王益群又在诠释着司法为民的理念。在诉求法律者的来访记录中,有遭遇晚年坎坷的老人,也有初尝人生艰辛的孩童,王益群用一支笔记录下他们的期盼,用一颗心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2003年8月11日,栖霞区靖安村村民胥某满脸伤痕地来到法院立案庭信访接待室,悲愤下要求状告丈夫对她的虐待。30出头的她在2002年和丈夫经历了一场离婚大战,由于她不同意离婚,坏了丈夫和“第三者”结婚的“好事”,就曾遭到丈夫等人的殴打。2003年8月10日中午,胥某下班回家吃饭,丈夫又口出狂言:我想给你吃就给你吃。话音未落又是一顿殴打。这位柔弱女子的头部、面部软组织多处挫伤,忍无可忍下终于鼓足勇气,带着医院的病历来到法院,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王益群用保护妇女的法律规定给胥某撑腰“壮胆”,并提示对方注意收集诸如目击者证言等证据,并保存好医院的拍片和诊断书,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虐待者的责任。在王益群的人性化关心下,胥某感受到多年来无从享受的亲情温暖,不再为生活的颤音而埋怨哭泣。
栖霞区法院立案庭周庭长心里装着王益群的“数字秘密”:近三年来,王益群共接待来访咨询群众7115人次,指导诉讼近1400件,处理来信119封,诉前调解10起,执行备案登记16件,几年来接受电话咨询则是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