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老姜”-记东台法院安丰人民法庭的两位法官
作者:徐蕾 发布时间:2007-02-07 浏览次数:3670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坐落在范公堤畔的东台法院安丰人民法庭的两位法官??于永宏、周汝云,就是出了名的两块“老姜”。两位法官都已年过半百,在人民法庭这个司法战线的前沿阵地上奋斗了几十年,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无私奉献给了他们所热爱的事业。
不知疲倦的“老姜”
于永宏,从转业到法院便一直在法庭工作,曾任时堰法庭庭长,现在担任安丰法庭党支部书记,不过大家仍习惯亲切地称呼他“于庭长”。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使他对法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作为资深法官,于庭长相当熟悉调解的重要性。“工欲善其势,必先利其器”。调解是一门艺术,需要与医生治病一样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调解中,法官们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法律知识,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不偏不倚、最大化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于庭长就非常注意研究调解艺术,对如何调动当事人积极地配合调解,有很深的感悟。一次,他一天之内成功调解了五起纠纷,虽然口干舌燥,喉咙沙哑,却露出孩子般喜悦的笑容,没有丝毫倦意。于庭长不仅倾心尽力办好自己的每一件案件,对其他法官的案件,只要需要,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协助调解。
在工作中,于庭长有着很强的主动性。2006年10月,他审理一起分家析产案件。为了扩大办案效果,对当地村民进行普法教育,他主动提出前往当事人所在村巡回审理。庭审当天,当地村民闻讯纷纷赶来旁听。于庭长又一次将他高超的调解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庭审结束后还不忘为村民宣传法律,耐心细致的讲解给村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庭长工作起来毫不含糊,在琐事方面也相当细致。他的家就在法庭的门口,除了外出,一年四季都能在法庭里看到他的身影,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工作之余,因而“以庭为家”对他而言,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于庭长的家中布置得十分干净整洁,稍有空闲,他便会忙碌起法庭的卫生,刚刚还见他在大法庭里扫地,一转眼人又跑到调解室里抹桌子了。每逢节假日前夕,于庭长总是催促家住城里的同事早点回去,并主动请缨,将卫生和值班的活儿全都揽下。起初,大家很感激老同志的热情与关照,日子久了,却总觉得不好意思,可于庭长却满不在乎:“打扫卫生、值班只是举手之劳,我脚一跨就到法庭了,何必让城里的同事多跑一趟呢?再说我这个人忙惯了,闲下来还真不适应哩。”
分秒必争的“老姜”
他,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他,如此的平易近人,仿佛家人一般;他,对我国现行法律几乎倒背如流,无论是庭审中还是撰写法律文书时都能娴熟自如地运用法律。他,就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周汝云法官。
老周很瘦,然而却相当精神,长年的辛劳早已使他的头发变得花白,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上许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忘我的工作热情。再过两年,年满60周岁的他就要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了,现在的他更是倍加珍惜在审判岗位上的每一天。开庭时,即使身体不舒服,他也会全力以赴,决不草草了事;在手案件办理完毕时,他会很安静地坐在电脑旁,全神贯注地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或是研究网上的案例,从不浪费每一分钟。
老周的精力总是很充沛,常常让年轻同志自叹不如。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他也从不午睡,不是撰写法律文书就是装订卷宗。初秋的一天,“秋老虎”的威力让人即使静坐着也会淌上一身汗。书记员配合老周完成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的庭审后,便草草吃完午饭与往常一样抓紧时间午休,以免下午工作时昏昏欲睡。下午刚上班,老周便把已经写好了的一份厚厚的判决书交给书记员打印。在这样的天气里,竟然可以抵挡攻击性极强的瞌睡虫,专心致志地写判决书,用“铁人”来形容他一点儿都不夸张。对于老周而言,这已是家常便饭,但却使年轻同志心中的敬意油然倍增。
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可以说是安丰法庭法官们的重头戏。204国道贯穿法庭辖区三镇,故而交通事故案件特别多。这类案件由于当事人对立情绪大以及保险公司的不配合,审理难度非常大。尽管困难重重,可老周办起来却是得心应手,并且相当一部分案件都是调解结案,这着实让年轻同志惊诧不已。这可决非一朝一夕便可练就的,这块“老姜”真辣得可以哩。
老周的家在法庭驻在地以外的乡镇,每天上班途中都要花费很多时间。看着他风里来雨里去,大家真希望他能够永远年轻,永远战斗在司法战线上,因为群众需要他这样勤奋敬业的好法官,人民需要他这样胸怀爱民之心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