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少年庭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积极做好庭前教育和庭后延伸工作,多次被命名表彰为“青少年维权岗”,该庭庭长被授予“十佳社会妈妈”称号,让一个个迷途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依法办案远远不够,必须饱含真心真情、积极主动地寻求挽救孩子的最大可能性。”该院少年庭庭长认为,少年庭法官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要远大于所肩负的法律责任,需要少年庭法官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需要满怀着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案件之外的延伸工作。

  开展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少年刑事审判工作中所倡导实施的一项改革措施。为使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效衔接,2011年,仪征法院与市司法局、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聘请未成年被告人审前调查社会调查员的通知》,聘请全市13个乡镇、办事处所属的53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审前社会调查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确保审前调查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将对后续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工作起到促进和帮助作用。

  “其实是个乖孩子,一时糊涂犯下大错。事发后,学校老师也说比以前变得更老实了。这事对孩子影响很大,高考中有几门不理想。”大学生村官小李在高中生小马的审前社会调查表中郑重地写道。原来,在校高中生小马受“哥们”怂恿,采用撬锁等手段盗窃电动自行车四辆,涉嫌盗窃罪。庭审前,仪征法院派“社会调查员”小李积极走访了小马的父母、邻居、班主任等多人,最终使小马适用非监禁刑,进入社区矫正。庭审结束后,小马认真地对法官说:“我一定好好改正,不辜负那么多人的期望。”

  引入心理咨询

  为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和矫治工作,2011年,仪征法院少年庭已将心理咨询引入审判过程,由专业人员对需要帮助的未成年犯提供心理辅导,借助专家力量,从心理、情绪、性格等方面入手,帮助未成年人深挖犯罪根源,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增强法庭教育的效果,有效落实少年刑事审判“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2011年1月17日,对于刚满17岁的王某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教育和监管,王某与姐姐因在舞厅与他人发生矛盾后心存不满,而后纠集他人进行斗殴,由此触犯法律,构成聚众斗殴罪。开庭前,法官特意安排了心理咨询师与王某面对面倾心交谈,对王某开展心理疏导。走进法院,没有想象中高高在上的审判席,没有不苟言笑的法官,迎接自己的是一个大圆桌和几个笑容和蔼的法官,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像在家里聊天一样,王某轻轻松了一口气。心理咨询的大姐姐从成长环境、生活状况及接触的不良信息等角度,帮助王某分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启发他深刻反省。在心理咨询师的疏导和帮助下,王某认识到其行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和伤害,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实施轻罪封存

  少年庭在少年刑事案件审理中拓展新思维,推行新举措,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未成年人保护优先”为原则,在对未成年犯回访之时,都会送达“轻罪记录封存权利告知书”,告知其轻罪记录封存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成功封存其轻罪记录后将不会因曾经犯罪而受到社会歧视。这为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朱正是在迷航中看到了这盏明灯,向法院申请轻罪封存。其实,每每想到2008年那个不算寒冷的初冬夜晚,小朱就叹息不止。为了帮“哥们”出气,小朱和几个朋友一时意气与他人挑衅斗殴,在大排档里用塑料凳将他人头部砸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小朱申请后五日内就其做了资格审查并决定受理他的申请,进入考察程序进行考察。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的工作人员考察得知,小朱在学校期间表现良好,学习也很努力,还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某农业大专。随后,在2011年4月1日仪征轻罪记录封存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评议中,小朱成为了仪征市首批被宣告封存犯罪记录的人员,摘掉了“少年犯”的帽子。

  仪征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在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正常的,像小朱这种偶尔参加一次打架,判决后表现很好,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大学的孩子,同意对其轻罪记录封存。”

  启动轻罪记录封存以来,仪征共有17人向法院提出了申请,在审前调查、公开听证和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法院对14名未成年人轻罪记录予以封存入卷。是法官用爱心为那些迷航少年们点亮了希望的明灯。

  避免交叉感染

  仪征法院少年庭一贯重视未成年犯判后工作,充分发挥未成年犯帮教在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方面的突出作用,为避免交叉感染,组织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对在押未成年犯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帮教。

  清明节,带领三名失足少年祭扫烈士陵园,让他们在烈士陵园这一座特殊的学校里受到灵魂的洗礼;组织少年犯到市福利院义务劳动,鼓励他们重树信心,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定期到看守所回访少年犯,用法律知识规范他们的行为,用亲情友情温暖他们的心灵,用关心爱护引导他们的人生,潜移默化教育感化少年犯,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去年年底,小赵刚从仪征市看守所出狱就急急地走进仪征市人民法院找“法官妈妈”。少年庭庭长高兴地拉住小赵的手询问他的生活和今后的打算,给小赵发放生活补助金和法制教育书籍,勉励小赵从今天开始要告别灰暗的过去,重塑未来,尽可能多学法律知识,多掌握一技之长,重新树立融入社会的信心,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小赵流下感恩的泪水,哽咽着说:“法官妈妈,我再也不会像原来那样不懂事了,我一定好好做人,继续读书,争取找个好工作,做个好人。我一定不让法官妈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