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努力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常州中级法院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浓墨重彩,挥写审判事业的新篇章,为常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看点一:推出典型??诉调成功对接的“钟楼模式”

如今,在全国法院系统,一提到诉调对接,自然会联想到常州“钟楼模式”的人民调解工作室。这是今年4月,常州中级法院隆重推出的典型,得到了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的高度评价和推广。

20071月,常州钟楼区法院在立案大厅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这项联合区司法局共同打造的改善民生的系统工程,以亲民、惠民、高效的运做方式,实现了司法诉讼与人民调解的“无缝”对接。调解成功率超过了九成,有效压降了收案数的上升势头,缓解了审判执行压力,把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都化解在“萌芽”状态,既方便了群众诉讼,减少了百姓诉累,又拉近了人民法院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又好又快地替老百姓解决了纷争。

为了降低全市各类案件的上升趋势,常州中级法院院长姜洪鲁,看到了钟楼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做法具有重大价值,决意推出这个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钟楼经验,他指派中院宣传处到钟楼法院及时深入采写。重大题材,一炮打响。《常州日报》、《江苏法苑》和《人民法院报》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分别对钟楼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了深度报道。为精雕细琢“钟楼模式”,59,姜洪鲁院长又深入钟楼法院,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钟楼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再次深入调研,并提出了五点要求。不久,常州中院就与市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意见》、《人民法院附设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文件,对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工作流程、调解规则、人员设置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看了416《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关于钟楼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的报道后,作出了“做法很好,核实后在全国推广”的重要批示。529,常州中院召开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现场会在全市法院全面推进钟楼模式,构建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诉调对接“大调解”格局。目前,常州七家基层法院全部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在“钟楼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探索延伸出了许多经验。

看点二:服务大局??撑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伞

“此意见非常好,为常州创新型城市营造了良好的司法保护环境,要认真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完整、成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体系。”这是710,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对常州中院65推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30条措施作出的重要批示。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创新型城市当作常州第一位的战略任务,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常州中院迅速做出反应,加大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3月中旬,院长姜洪鲁带领有关审判人员,就先后走访了常州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文广新局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创新型企业,深入研究区域内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形势,结合本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分6个方面30条,从立案、审理、执行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职能作用,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坚持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着眼点,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意见提出,坚持依法公正高效处理知识产权案件,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立案绿色通道,对涉及常州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创新示范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依法快速立案、采取诉前保全等措施;加强本市驰名商标的跨类、中小企业创新成果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努力形成全方位保护合力,对内要加强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改革知识产权审判机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审合一”的试点工作,启动知识产权“三审合一、集中提审”的司法保护模式;同时加强刑事、行政、执行和民事审判部门的联系与协调,统一知识产权案件法律适用方面的认识和司法标准。对外要做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对接制度。今年五、六月份,姜洪鲁院长又深入到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高新区法院,进行调研、指导,针对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外商投资企业集中的特点,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审判机制,延伸审判职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了保护知识产权、激励自主创新、维护有序竞争的审判职能作用,上半年,常州中院审结各类知产纠纷案件44件,调撤率为91%以上,同比上升12%,无一件被上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为创新服务城市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市场体系健全,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看点三:便民利民??方便群众打官司

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是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为此,常州市中级法院大力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及时为当事人办理诉讼费减、缓、免手续,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今年上半年,常州市中级法院缓、减、免诉讼费共计61310元。此外,针对老百姓缺乏诉讼常识的状况,常州市中级法院非常重视做好诉讼提示和风险告知工作,在立案环节即将一些诉讼常识和诉讼风险等预先告知、提醒当事人,并通过发放宣传小册、张贴上墙等方式,积极引导、帮助当事人正确行使诉权,同时还精心制作便民小贴士,注明各基层法院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提供上诉状、申请执行书等文书格式范本,力求从各个细节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便利。

为了方便群众诉讼,充分发挥基层法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势,常州中院把“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即时调解、当庭结案”作为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行巡回审判工作,全市法院共计设立了 9个巡回法庭,其中6个交通事故巡回法庭,3个婚姻家庭巡回法庭,同时还设立了17个巡回审判点,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减少了诉讼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审判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此外,针对新北区辖区范围大,老百姓诉讼不便的状况,及时增设了孟河法庭,彻底解决了周边地区共计7万人的诉讼难问题。

在执行工作中,常州市中级法院一方面通过精心打造协助执行网络和执行110制度,有效地解决了被执行人难寻,被执行财产难查,执行快速反应能力差等问题,提高了执行效率,保障了执行效果。另一方面为了帮助特困群体实现债权,切实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常州市中级法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执行救助基金制度,对于那些因被执行人确无可供执行财产的特困债权人及时给予了救助。自执行救助基金建立以来,常州中院就发放了46万余元,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看点四:不落俗套??“大学习、大讨论”力求实效

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当前全国法院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一项事关人民法院长远发展的大事。常州中院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严格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解剖自己纵向找差距进行整改和提高,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司法规范化建设和作好当前各项审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力求取得实效。早在4月底,常州中院就开始通过举行院党组中心集体学习,全市法院专项活动动员大会、专项活动再推进大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市法院深入领会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思想精髓。619,常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姜洪鲁结合工作实际,就开展解决问题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再次部署,他向全市法院提出了提高七种能力,建立七项机制,破解七个难题,明确任务,务求实效。提高七种能力。即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能力;提高化解纠纷的能力;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精髓的能力;提高认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提高围绕科学发展破解难题、创新机制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七项机制。即建立和完善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便民、利民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减少涉诉信访,促进案结事了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全面推进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政绩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建立和完善司法规范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破解七个难题。即案多人少的问题,执行难问题,涉诉信访问题,少数案件处理不公的问题,少数人司法不廉的问题,司法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不足的问题,法院的经费、法官的职业保障问题。

边学习边提高,边查摆边整改,目前,常州法院干警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坚持文明办案、廉洁办案精神面貌焕然更新,审执质效明显提升,结案率逐月递增,5月份比4月份同比增长4%6月份比5月份同比增长18.8%           

看点五:争取支持??市委书记现场办公为法院解难

一个城市要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近年来,常州法院为常州经济的腾飞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赢得了常州市委、政府对法院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法院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常州中院获得了全国优秀法院的光荣称号。今年伊始,新上任的常州中院院长姜洪鲁,带领党组一班人一头扎进了调查研究中,对当前和今后法院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进行摸底,掌握第一手材料。33,市委书记范燕青一行专程来法院调研,在听取了姜洪鲁院长的工作汇报后,范书记对法院各项工作,尤其是在服务企业、方便群众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法院存在的困难,能当场拍板的则当场拍板,不能马上答复的则时隔两天召集相关领导和组织部、人事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到法院现场办公,解决了科技法庭建设债务偿还、法官编制增加及少年审判法庭的设置等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眼前的困难解决了,可今后法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怎么办?如因诉讼费标准的下调和级别管辖标的上调导致法院办公办案经费不足、法院审判办公大楼改扩建资金缺口及干警待遇等问题,常州市委明确由市财政一一落实解决。市委同意对常州中院按今年实际预算执行,不足部分由市财政全额补足;常州中院审判大楼于1996年投入使用,原有的建筑面积和办案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办公办案需要,市委决定作为交钥匙工程,于2009年列入计划,落实资金启动建设;市委同意尽快解决常州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的设置问题,对科级干部编制适当从宽,同时还研究落实了从优待警政策的其他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