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清浦区法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纪实
作者:陈敏婕 发布时间:2013-11-05 浏览次数:1811
基层稳,天下安。基层法院处于司法工作的最前沿,起着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人民法院将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有效抓手,坚持“规范立院、素质强院、和谐兴院”的工作思路。10月25日,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清浦区法院召开全市法院现场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2012年4月,清浦区法院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首批“全省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示范点”。
强化“基层”管理,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必须依靠执行才能体现生命力。清浦法院将内部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印发《关于严格执行新修订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工作意见》,落实《合议庭工作规则》、《关于定期评析通报发改案件的规定》、《差错案件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司法的工作文件。
今年初,该院审判委员会通过数字法庭系统巡查正在进行的庭审时发现,在一个法庭的庭审画面中,法官正在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不需要记录的书记员在座位上无所事事,不停地转动手中的笔。
“司法作风无小事”,监察室迅速通知书记员立即纠正,并在庭后对其进行教育。
在公布了机关作风通报后,书记员在庭上转笔的行为引起了热议,全院干警对转变司法作风这一平时挂在口头上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转一转笔,走一走神,是小事,亦非小事”。清浦法院党组深知:“细节决定成败,身教重于言教,社会看法院、群众看法官,往往就是看这支队伍的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将规范司法铭记在心,抓住细节推动'规范立院'”。
重视“基因”培育,提升综合司法能力
今年6月,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夏树苍翠。在一间教室里,34名特殊的“大”学生们时而伏案疾书,时而侧耳倾听。教授们被台下学生求知若渴的劲头打动,下课了仍还在讲台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整整七天,从国学、管理学到团队管理等,这批学生在浙大这块人文圣地汲取着知识的甘露,不断完善着自己。
这批学生就是清浦法院的院领导及中层干部。用一周的时间,将院里的管理层都出来学习?!
“是的,没错。带队伍,就要了解和准确把握队伍现状。提升素质是基层基础建设的关键,我们领导班子要带好头。”清浦法院院长王新阳表示。
今年,该院院领导先后到淮安商务集聚区、清浦工业园等地开展调研,研究制定《关于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受到区委书记批示肯定。而分管院领导只能过问分管审判庭的案件,院长过问案件只能通过分管院长或庭长。一批包括院领导在内的家属廉政寄语在法院每个楼层的广告机滚动播出,接受全院干警监督。
全院在编干警95人中,35岁以下干警过半数。如何激发老同志的工作热情和年轻人工作的持久力?
讲学习,该院购买《中国震撼》、《精神的力量》等适应时势的学习书籍,组织干警学习并撰写心得文章。建立导师制,发挥“传帮带”作用,35岁以下青年干警与资深法官结成“一对一”帮带,帮助年轻干警尽快把法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司法实践能力。安排初任法官一律到院“张桂珍调解工作室”学习锻炼半年,重点学习人民调解员张桂珍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群众工作能力。鼓励年轻干警参加更高学历学习,对在读苏大法硕的同志给予时间和经费上的保障,以庭审驾驭能力、提升审判绩效等为题,举办青年法官论坛三期。要求青年干警每年完成宣传、调研、案例“三个一”工作任务,带动全院形成浓厚的理论调研氛围,该院一名法官还受法律出版社之邀出版个人专著。建立年轻干警晋升层层差额选拔机制,激励年轻干警勤勉敬业,近两年已选拔8名年轻干警走上中层干部岗位,有三名担任部门负责人,优化了干部结构培养后备干部。
发掘特色品牌,形成工作合力
“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延伸知名品牌的触角,创造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平台,在基层司法与基层组织的良性互动中,力争用3至5年时间创建全国优秀法院。”这是该院党组确定的新目标。
该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近500平方米,分为便民服务中心、立案审查中心、速裁调解中心三大区域,规范诉讼标识,设置触摸屏、公示屏、电子显示屏、无障碍指引通道。一切都从当事人的需求出发,群众需要什么,什么就是法院工作的创新点。设立诉讼服务考核评价体系,从仪表着装、卫生打扫、言行举止等方面形成全方位考核标准。安装服务评价器,由当事人对窗口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自评价器安装以来满意率达到99%。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规范文明用语,开辟“绿色通道”。多人多次被评为“全省法院诉调对接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打消群众顾虑,让群众从进门起就对法院和法律的公正性没有怀疑。今年五一,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人先锋号”称号。
在基层调研中,该院发现:清浦区地处104、205国道和宁连一级公路的交汇点上,多条高速公路穿越全境,交通事故多发。按规定,事故后交警队可主持一次调解。但实际上,警官对一起纠纷的调解都是不下十次,主要是当事人总担心吃亏,对达成的协议经常会反悔。而对未调解成或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交警队又不具有强制力。因此,交通事故的处理是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交警队工作的“难点”。因车祸瘫痪在床的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22岁女大学生李某在立案庭后26天就收到法官送来的56万元赔偿款。李某就是交通事故六位一体调处机制的受益者之一。在该院牵头建立的这一机制中,交通事故法庭可以与事故处理、车辆定损、人民调解、保险理赔、法律援助各业务单位,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联动调处机制快速化解交通事故纠纷。
探索少年司法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重塑未成年犯关爱社会、热爱劳动的品质,组织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犯参与集体植树等义工活动。加强与社区矫正机构的对接,对缓管免矫正对象实行动态跟踪和集中回访。每年均组织矫正对象来法院旁听庭审十余次,矫正对象的重新犯罪率在0.5%以下。去年底,该院审理一起未成年少女因恋爱导致跳河自杀案件,经联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以“一场爱情一场梦”为题予以报道,引导青少年珍爱生活,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去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全省首家数字化青少年法制基地,已接待全市学生5300余人次,得到省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