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司法前沿的坚强堡垒”

??记全国人大代表刘玲到时堰法庭探访“诉警对接”

 

 初冬的一天,天高气爽。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十佳”律师刘玲,应邀来到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时堰人民法庭视察工作。

   在驱车前往的途中,刘玲告诉笔者,中央及省市媒体曾多次对时堰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事迹作过报道,尤其是他们独创的“诉警对接”方式非常有影响力,她很想了解一下。

   走进临水而居、建筑别致、环境优雅的东台市法院时堰人民法庭,面对法庭会议室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庭长赵建东如数家珍地向刘玲汇报了法庭能动司法、主动创建“诉警对接”的心路历程:

   时堰法庭所辖的四个乡镇,自古以来经济、文化繁荣,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民间滋生的各类纠纷日趋增多,以2005年至2008年为例,四个乡镇发生的涉及治安、交通事故纠纷由873件上升到1915件,增幅率达21.9%。所在的公安派出所在接处警后,因调解无法律效力等因素不能案结事了;而人民法院受不告不理原则制约又不便直接介入处理此类纠纷,往往因一件纠纷,牵动全村(乡)的现象时常发生,对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产生较大影响。

   “要切实解决公安‘无奈’、法院无法处理的大量纷争的实际问题,整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资源,构建‘诉警对接’机制,乃是快捷、便利化解纷争的可行选择!”时堰人民法庭的干警集思广益、破天荒地提出了这个“构想”。

   一石激起千层巨浪。东台市法院、公安局对该庭的创新做法不仅予以充分肯定,而且给予全力扶持。随后,根据民法通则、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有关规定,他们联合出台了诉警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具体明确了依法接处、调处民事纠纷、指导辖区人民调解等4项工作,明确了诉警对接工作的6项内容及其方式和要求,并规定在公安基层所队的调解室加挂诉警对接工作室,作为法院相关审判庭、人民法庭固定巡回审理点。

   新机制催生高效率!“挂牌3个月,案件调撤率上升21%”。两桩真实而感人的案例让刘玲感动不已:

   今年5月初,溱东镇居民王某骑摩托车时被邻市一辆货车撞倒,眼睛受伤,经送邻市抢救脱险后,因资金不到位,眼球摘除术不能马上实施。医院明示眼睛不能及时手术极易引发并发症,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人命关天!东台溱东镇交巡中队得知信息后,随即与法庭磋商报主管领导批准,立即启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先予执行措施,指导受害人现场起诉、法庭当场立案并完善相关手续,同时前往邻市直接从保险公司账户上先予执行5万元交付受害人。受害人获救了,及时在眼科医院作了手术,排除了生命危险。受害人王某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托人在县城制作了一个牌匾,并由家人搀扶着亲自登门到法庭致谢,感谢法官给了他新生。

   赵某与朱某因离婚纠纷已经第四次走上法庭。赵某的前三次诉讼均被驳回,心里很憋屈。被告朱某,是远近有名的“犟骨头”,几年前为土地使用权的事和镇里闹僵了,几次赴省上访。这次再次走上法庭,双方铆足了劲,情绪相当对立,欲为有争议的110多万元的共同财产搞个“鱼死网破”。

   法官老丁承办了这桩案件的审理,为查清双方财产状况,经当事人申请,他先后查询了东台、靖江、无锡等地50多家银行网点。多次组织双方协商,上门分头做工作,有时刚找了原告又找被告,受饥挨饿是家常便饭。年过半百的丁法官以一腔赤诚深深地打动了双方,双方剑拔弩张的情绪消失了,一月后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一起旷日持久的家庭纠纷从此了结。双方逢人就说:“是法庭的法官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是他们为我们掀开了新的一页。”

   诉警对接,架起了司法为民的“连心桥”。该庭四年办结案件近2140余件,没有一件信访,省、市人大和法院盛赞他们是“屹立在司法前沿的坚强堡垒”。多么好的人民法庭,刘玲在视察中被感动,当她离开法庭与法庭干警道别时说:“人大和法院赞你们是‘屹立在司法前沿的坚强堡垒’,非常贴切,你们在国家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的背景下,坚持科学发展,贯彻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使命,发挥能动司法作用,为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身为人大代表,我真诚地向你们致敬,你们不愧为‘司法前沿的坚强堡垒’!” (王成玉 黄 颖)

 

20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