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保护“抽象财产”
作者:张磊 柯栊 发布时间:2012-05-07 浏览次数:964
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激励自主创新,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地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三年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在此背景下正式挂牌成立,该庭依托“专业队伍强、业务水平高、人才渠道宽”等优势,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职能,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整合精英审判资源
擦亮知识产权保护的“眼睛”
“科学化资源整合组专业化团队,精英化法官队伍创精品化案件”。是滨湖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实行专业化、科学化分工的准确定位。
2009年7月,滨湖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正式启动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审判机制的改革试点工作。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该院有针对性地对审判职能进行了重新分工和调整,抽调院民事、刑事、行政一线审判部门的精英人员组成专门合议庭,专门审理该类“三审合一”案件。自“三审合一”审判机制正式运作以来,专门合议庭已累积审结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案件68件,其中零重审、零上诉、零抗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三审合一”审判机制给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带来了哪些变化?时任知识产权庭庭长朱俊伟深有感触地说:“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邀请具有丰富刑事与行政案件审判经验法官的加入,不仅有力地扭转了原合议庭组成结构单一、审判视域狭窄的被动局面,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因知识产权技术性带来的刑事责任认定难、行政侵权事实认定难等问题,一大批原本因技术难题而难以审结的大案要案都迎刃而解了。”
假冒伪劣无处藏身
把滨湖打造成为知识产权净土
2011年11月,在无锡市益多环保热电厂垃圾焚烧处,一批价值高达几十万元的假冒“LV”、“GUCCI”、“CHANEL”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各式皮包以及数千套盗版光碟,在滨湖法院知产庭法官的注视下,被工人推进焚烧炉集中销毁。
“决不能让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在我们滨湖有生存之地。”朱俊伟神情凝重地看着垃圾焚烧炉中的皮包感叹道。
自该院启动知识产权“打假维权司法护航”专项行动以来,已处理刑事案件35件,民事案件90件,没收并销毁侵犯知识产权的假冒伪劣物品价值达到百万元。
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行动不仅有力震慑了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而且彰显了滨湖保护知识产权、切实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力度和决心。一大批高度看重知识产权的外资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慕名来到滨湖投资,仅2011年,滨湖到位注册外资便比往年同期高出了23%。
审判职能深度延伸
支招滨湖各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2011年年底,知识产权庭走访了无锡最大的某商品交易中心。原来,近期该院受理并审结了多起涉及该市场商户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朱某等因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依法判刑。为预防市场内同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优化商城内部经营管理,知识产权庭专程向市场的日常管理部门发出了司法建议。
“我们建议市场方面加强入户审查,开展集中培训,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并且加大监管力度,警示制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该院知识产权庭包文炯法官介绍说。“市场按照我们的司法建议落实后,据我们了解,该市场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已经销声匿迹了”。
该院知识产权庭以判后回访、司法建议、开设讲座等形式延伸审判职能,主动支招各行业领域化解知识产权难题,辖区内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大幅减少。
赞誉面前永不止步
让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更给力
2011年年底,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无锡某科技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专程赶至滨湖法院,亲手向知识产权庭赠送锦旗,盛赞法院“打假维护正义、保护知识产权”。“法院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感谢滨湖法院知识产权庭!”该企业的负责人感叹道。滨湖法院在对涉及该企业员工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公正高效地做出了判决,遏制了窃取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不法行为。而像这样的锦旗、感谢信在该院知识产权庭荣誉室的墙上数不胜数。
与此同时,该院知识产权庭审理的《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诉鞠某、徐某、华某侵犯著作权案》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2年第1期刊登,这在电子信息产业密集的滨湖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某电子公司原职员鞠某利用职务便利,联合他人,窃取公司机密技术并大肆装机销售被抓获,知识产权庭高效排除审理难关,有力惩戒了知识产权犯罪分子,同时对于“非法复制发行计算机软件的行为的界定”作了有益的探索,获得了司法实务界和滨湖电子企业界的一致好评。
“知识产权庭是我们的司法品牌,一定要再接再厉,为滨湖发展再立新功。”该院院长王春年对知识产权庭提出了新要求。
春光明媚,辽阔的滨湖大地充满生机,以创新为核心的各类产业正如火如荼布局。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也正酝酿新的司法能动措施,砥砺太湖畔创新经济发展新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