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希法同志已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11年,2004年至今担任邳州市人民法院碾庄法庭庭长。多年来,曹希法同志时刻牢记“司法为民”宗旨,积极践行公正与效率主题,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调解新思路、新模式,努力将诉讼调解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实现了法院调解和人民调解两者的良性互动,使这朵“东方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付出总有回报,曹希法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人民群众和上级领导的由衷赞誉:2001年被评为徐州市“文明法官”;2002 年被评为徐州市“人民满意法官”; 2005年碾庄法庭被省高院评为“最佳人民法庭”、被省综治办、省高院和省司法厅评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徐州优秀人民法庭”、本人被评为“优秀法庭庭长”;20072月被评为规范人民法庭先进单位4月被省高院和省人事厅联合评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

调解之花绽异彩

人民法庭处理的案件多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为了有效化解矛盾,曹希法注重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始终,把调解作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促使当事人息诉服判的最有效的办法,力争案结事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碾庄法庭全省成为民事诉讼调解先进单位,在办案过程中,曹希法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外,还经常借助基层组织、当事人亲友甚至说情者参与案件调解,通过他们来劝说当事人,促成双方达成共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年来,曹希法办理的376件案件调解率达到73%,在部门负责人中办案数量最多,且无一改判和发回重审,没有一件涉诉信访案件发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案件随之增多,案多人少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因此他注重加大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力度。他积极与乡镇党委政府和司法所等部门沟通,在各乡镇成立由党委一名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司法所、村委会等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进行信息通报和反馈,对有苗头、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形成了长效的工作机制。为加强工作联系和指导,曹希法实行法庭法官“分区包片、定点联系”制度,形成了以人民法庭为中心,以村(居)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以司法所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的调解服务网络,从而完善了人民调解机制,规范人民调解组织,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纠纷,减轻法院工作压力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巡回办案效果好

“梆”,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曹希法和碾庄法庭的法官在宿羊山村委会的又一次巡回庭审开始了。

此时的村委会门前站满了群众,人们听说法庭今天在此公开审理案件,便早早地等候在这里观看庭审。这次审理的是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被告王某以原告孟某父亲欠款为由将原告的一辆汽车扣留并出卖,原告多次向其索要未果。庭审中,由于原、被告法律知识匮乏,曹希法便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举证、质证,并耐心向他们释明有关法律规定。经过耐心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庭审结束后,曹庭长和法官们又耐心地向旁听群众解答咨询。“这样审理案件不仅让我们看到法律的公正,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希望法庭经常到我们村里来公开开庭。”一位旁听群众不无感慨地说。

近年来,曹希法为切实贯彻司法为民宗旨,将法庭巡回办案、方便群众诉讼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距法庭较远的村、镇设立巡回办案点,已多次选择典型案例深入学校、乡村进行公开开庭审理。曹希法在工作中发现燕子埠和车夫山两镇的当事人经常因交通不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庭,便要求办案人员,遇到这两地的案件,开庭时间要相对推迟,并在两地开展“两点一动”办案活动,即春种秋收的农忙两季,在两镇选择固定地点立案、开庭,并且在交通极为不便的乡村进行巡回办案,以案讲法,向旁听群众宣传法律,做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使每一次巡回审判都成为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倡导了文明道德新风尚,深受群众欢迎。

服务大局理念强

曹希法始终把服务大局作为审判工作的第一要务。辖区的宿羊山和车夫山两镇都是国家级的大蒜基地,大蒜远销几十个国家、地区,每年的大蒜交易额达十多亿元,大蒜产业是邳州的支柱产业。曹希法不断提升服务理念,每当购销季节,便把“视线”紧紧盯住大蒜市场,拿出专门精力,专门选派人员,采取急事急办,快事快办的原则,坚持从大蒜的栽种、管理、收获、销售及订立购销合同全过程服务,并利用“个案巡回办案点”对出现的纠纷进行快立、快审、快结,及时解决涉蒜纠纷,促进了大蒜市场的稳定,有力地保障了大蒜这一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民营企业尚属起步阶段,企业主法律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涉及民营企业的合同、权属侵权纠纷也随之增多。为增强民营企业主的法律意识,曹希法便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法律知识。法庭专门购置了电子显示屏安放在法庭大门一侧,除公布当日开庭信息外,还开辟“诉讼指南、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栏目滚动播出,电子显示屏前每天都要吸引许多群众驻足观看,许多私营企业主也将观看电子显示屏作为提高法律知识的一种途径。针对农民法律知识缺乏但又迫切需求的特点,坚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经常深入乡村街道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向村民散发《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合同法》等法制宣传材料,增强法律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农民得到帮助和启发,增长了法律知识,提升了法律意识。

心系天平重奉献

碾庄是闻名世界的淮海战役主战场,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一度较为落后,因此,人民法庭基础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法庭的物质装备比较薄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改善执法条件,曹希法积极响应院党组的号召,决定建设新法庭。俗话说“一分钱难到英雄汉”,在法庭建设过程中,资金紧缺是最大的困难,为了能够如期完成新法庭的建设任务,曹希法把家中省吃俭用积攒的2万元钱拿到法庭应急。由于没有办公场所,曹希法和碾庄法庭的8名同志挤在两间借用的民房里办公、住宿。夏天,酷热难耐,他们只好不断向房内泼水以期降温;冬天,寒气袭人,他们只好用沙子围堵门底缝以期抵挡冷风的侵袭。由于长时间处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曹希法同志的关节炎时常复发,令他疼痛难忍。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曹希法带领碾庄法庭的干警们硬是坚持了一年多,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叫累。为了节约资金,曹希法带领干警们主动放弃节假日,起早贪黑,自己动手拉土方、平院落、搞绿化,每一块砖、每一棵草无不凝聚着他们的辛勤汗水。只用了一年时间,一座1200平米的现代化人民法庭审判办公楼拔地而起,成为苏北法庭中的一个亮点。

曹希法同志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付出更是超出了平常的代价,对事业的执着,必然导致投入家庭精力的减少,作为一年要审理二百多件案件还要做好法庭管理、指导人民调解等工作的庭长来说,曹希法总是感到时间太少。在父亲生病住院期间,为了不耽误工作,曹希法只好让妻子到医院照顾,替自己尽一份孝心。曹希法有个聪明漂亮的女儿,今年十岁了,然而十年来,曹希法一直在法庭工作,由于法庭人员少案件多,曹希法经常加班加点,很少回家和家人团聚,每年春节,他都让干警们回家过年,自己坚持值班,让妻子女儿和他在法庭过年。他作为一名父亲和丈夫,何常不希望分出点时间照顾家庭,然而,为了心中的天平,他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保证每一起案件不超期,曹希法常超负荷工作,他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自己也说不清。

多年来,曹希法默默无闻地奋战在司法为民的第一线,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支持。如今,曹希法正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带领碾庄法庭的全庭干警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向着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