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法院执行工作高效化,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素质教育经常化为基础,铸造一支过硬的执行队伍。要始终坚持教育先行,大力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等理念,重抓干警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育方法上,注重形式多样,把讲大道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干警树立“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等观念,提高了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把普遍教育与分层次、分时机教育相结合,采取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疑难案件讨论会等形式,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把平时的谈心教育与严格执行纪律相结合,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严肃性。把领导的帮助教育与同志之间的思想互动相结合,把短期培训与远程教育、请专家学者讲课与干警上台讲法相结合,做到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是结合法院文化建设,形成以庭、室为单位的经常性学习研讨组织,为执行改革与发展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教育内容上讲究学用结合。结合以“转变作风、树立形象、优化环境”为主题活动,引导干警充分认识执行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大家做好执行工作的自豪感。结合学习长霞精神活动,教育干警切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办好每一起案件,增强干警的责任感。 

三是以日常管理制度化为依托,构筑一道牢固的屏障,以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为主线,不断拓宽了管理监督的空间和渠道,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提高执行透明度。加强日常管理,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组织纪律性。对院里出台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逢会必讲,警钟长鸣,要求干警时时以“慎权慎独慎微”自勉,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自觉抵制人情、关系的诱惑,使“司法为民”这一宗旨在执行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是以执行流程规范化为核心,提升执行公信力。充分发挥执行体制改革带来的“纵横联合、集体发力”优势,对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细化和规范,对每个案件分门别类,因案施策,做到案件推进与环节期限相对应,不给地方保护、不当敢于以伸展空间,防止案件久拖不执、久执不结等现象的发生。对不能按期执结的案件,承办人必须写出报告说明情况,并办理延期相关手续,否则按照《执行工作考评办法》处理。

五是以执行程序公开化为前提,增加执行透明度。 即本着“公开、公正、高效、廉洁”的原则,将案件执行全过程置于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直接监督之下,把执行程序中当事人的权利公开化,通过采取执行告知、执行听证、执行回访等措施,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增加执行工作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避免当事人对执行工作的误解,避免承办人“暗箱操作”。六是以执行文书格式化为窗口,增强干警自律力。针对执行队伍素质偏低、办案粗糙、容易出差错等问题,不断强化执行文书的“窗口意识”,按照裁决文书改革的有关要求,对现有的法律文书进行细化处理,依照法律要求,对每一个案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量化,将流程管理表、立案审批表、执行通知书、执行措施告知书、结案审批表等法律文书以一定的格式固定下来,适用时认真填写,以达到执行文书“种类齐全、措施严谨、格式规范”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差错,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