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朱明来,每年审理的案件居全院之首,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投诉或上访。为此,她多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法官”、“南京市文明法官”,去年还光荣地当选为南京市人大代表。

“农民兄弟抱最后一线希望求助法院,法官必须格外小心呵护”

朱明来受理的案件大多是一些涉农民工纠纷,她对农民兄弟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2007年,外来农民工刘宝能在工作中受伤,却没拿到一分赔偿金。流血流汗又流泪的他,抱着“赔不了钱,也要把老板送上法庭出口气”的心理向法院递交了诉状。开庭当天,刘宝能面对老板的无理辩解,急得直跺脚。朱明来立即休庭,主动向刘宝能释明,并开列他需向法庭提供的材料清单,还依职权到有关单位进行调查,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组织调解,向该老板晓以大义,释明法律,终于让贫病交加的刘宝能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赔偿款。

“你给我的不只是救命钱,还有我挺直腰杆活下去的信心!”到法院送锦旗时,刘宝能紧紧拉住朱明来的手,泪花闪闪。

“农民兄弟最怕打官司,要不是走投无路,不会抱最后一线希望求助法院的;这一线希望非常脆弱,所以法官必须格外小心呵护这种诉求。”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朱明来,对农民有着最深切、最淳朴的感情。

朱明来视群众褒奖为工作的最大奖励,佩戴法徽20年,曾多少次让那些走投无路的弱势群众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一次,朱明来判决一件强占公司集体用房案后却黯然神伤??案子结了,房屋退了,败诉人杨某和其智障的女儿栖身何处?

她不顾寒风凛冽,三番五次跑政府部门、去杨某所在企业,不知疲倦地为这对母女奔忙。这种把弱势群众当亲人的情怀,深深打动了相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别为这对母女办理了低保,在农村购置了住房。

“农民最淳朴,只要感情深,没有解不开的结”

对来法院诉讼的农民,朱明来有一种习惯:

??电话告诉路远的当事人路怎么走,哪里交通事故易发,需特别小心;

??对年老体弱的当事人,总要送出办公室甚至法院大门;

??对经济困难特别是贫困乡村来的当事人,经常塞给饭钱或路费;

……

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她坚持了20年。

在朱明来受理的民事案件中,有许多是因违背当地风俗而引发的纠纷。朱明来解决此类纠纷的经验是:“农民兄弟不太懂法,听不懂法言法语,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能够接受的方式,把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老汉办丧事,见酒店在宴席上上了一盘鱼,气得一分钱不付,扭头就走。酒店赵老板大怒:“吃饭给钱,天经地义!哪条法律规定丧宴不能上鱼?”

事情闹到法院后,朱明来细听分明后,分别做双方的工作:“赵老板,按六合风俗,丧宴上鱼是咒人家‘年年有丧’,犯农村大忌的。你们酒店当着乡里乡亲的面那样做,人家能不生气吗?”“李伯伯,你看人家赵老板才来六合开饭店,不懂我们这里的风俗。他已经向您赔不是了,鱼钱也不收,酒菜钱再打个折,您看行不?”

一起因不懂当地风俗而引发的纠纷在朱明来的精心调解下就这样化解了。

“农民最淳朴善良,只要感情深,没有解不开的结。”朱明来说。

“岗位可以平凡,但追求应该崇高”

朱明来受理的大多是家长里短之类的民事小案。这类案件都有繁、杂等特点,可办结一案,往往又找不出多少可说道的东西。

可是,朱明来从事民事审判工作20年,依然保持初入此道的激情与欣喜??尽管有多次内部转岗、选岗的机会,却始终坚守在这一岗位。她说:“岗位可以平凡,但追求应该崇高。”

几年来,她所办案件数量都名列全院之首,80%以上案件的审理时间控制在45天以内,70%以上都是调解结案,其中许多成功的案例至今仍为同行津津乐道。

熟悉朱明来的法官们知道,她每取得一分成绩,都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

2003年春,她乡下的养父突发脑溢血住院,她遵从医嘱,让养父留在乡卫生院治疗。可那阵子,她经办的案子非常多。于是,她每天早晚蹬自行车奔走30多里路。就这样,她白天忙办案,晚上照顾养父。可是,上天似乎有意要考验她的韧性和毅力。她养父出院不久,养母又患上食道癌。于是,她又继续两头奔忙的生活。

“这一辈子,我只想扮好一个社会角色??主持公道正义的法官!”采访结束时,朱明来对记者说。(本报记者赵兴武 本报通讯员 张先花 朱加赛 邓光扬)

 

(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