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平凡”:建军节最美的礼姿-记东台法院唐洋法庭的三个老兵
作者:喻赤 薛忠勋 发布时间:2009-07-31 浏览次数:2508
东台法院唐洋法庭位于盐城地区东南角最边远的唐洋镇,东近黄海、南与南通地区接壤,“地处江湖之远”,条件比较艰苦。然而,奋发向上的唐洋法庭干警在事业的道路上没有丝毫懈怠,从成立至今,该庭先后获得过江苏省“最佳人民法庭”、“规范司法行为示范点”、盐城市“集体三等功”等殊荣,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这个优秀团队中三个老兵的无数辛劳与汗水。
吴明江:“无名”的审判“老姜”
“我永远都是个兵样!” 尽管年近六旬,但吴明江同志始终保持着“抬头挺胸、笔直坐立、开阔大步”的军人姿势。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姜还是老的辣”,这些比喻用在吴老身上再贴切不过。吴审这块“老姜”一直承担着繁重的审判任务,其中不乏疑难复杂案件。他所承办的案件调撤率很高,这都得益于他“老辣”的调解技巧。为了让一个个怒气而来的当事人满意而归,他时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专心研究案情。
前不久,吴审生病未痊愈就投入工作,庭长和同事们都劝他多休养,保重身体。但他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明年我就要退休了,虽然年纪大了,还是有一些余热的。现在办案人力这么紧张,我就是休息也不安心啊……”。
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老法官在面对表扬和嘉奖时,却总是微笑地摇摇头婉拒,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责任高于荣誉”。27年如一日,青丝熬成了白发,吴审一直“无名”地坚守着。
周庆海:“弃武从文”的华丽转身
沉稳、冷静??这是周审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但是他冷峻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奋发进取的热情之心。老周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东台法院的一名司法警察,把部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带到了法院。现年四十刚出头的他,早已担任法警大队副政委,生活和事业都已趋于稳定。但凭着对“人民法官”神圣职业形象的向往和“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座右铭,他先自学取得了法律专业本科学历,后又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自身的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
老周经过刻苦学习而收获成功的经历给全院干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军转干部中也掀起了一股“讲学习、要学习、爱学习”的热潮。通过司法考试后,他毅然拒绝了外地律师事务所薪水丰厚的加盟邀请。每每谈及此事,老周总是付之一笑,“我的想法看上去可能有点‘傻’,但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不能忘本,这条路我要坚持走下去……”
“脱了军装还是兵!”老周这样评价自己人生职业生涯的转变。无论是威武的人民警察,还是温文亲善的人民法官,“弃武从文”华丽转身的背后是老周始终保持着的一股刚正不阿的正气。
朱长青:书记员队伍中的“常青树”
“到哪里我都是一个兵。”这是朱长青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97年,在部队摸爬滚打了16年的老朱卸下了中校军衔,成为东台法院的一名普通书记员,并携家属定居唐洋,扎根于基层法庭。为了提高业务技能,适应法院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老朱一上岗就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练习文字速录技能,经常一个人“自习”到深夜,遇到困难就主动谦虚地向其他同志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时间,老朱就适应了工作的需要,并在法院书记员各项技能考核中名列前茅。除了正常的书记员工作,老朱还身兼法庭的“卫生员”、“信访员”、“执行员”:每天上班前老朱都要把办公室收拾得井井有条,下班后仔细检查完门窗才放心离开;在休息时间,他会主动到法庭接待群众信访、接受各种法律咨询;为了一个简单的赡养案件,他不知在风雨中奔走了多少次……
12年来,庭长换了一任又一任,审判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要做最佳书记员”的信念让老朱没有丝毫的动摇。老朱协助办理的两千多件案件,没有一件有差错。“别人都管叫我‘朱书记’,我喜欢书记员这个平凡的工作,我要把它干得最好。”老朱的人生态度有如他那憨厚的一笑??真诚、实在。
就是他们,唐洋法庭的三个老兵,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兵味不减,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扎根于此,默默奉献,用他们辛勤的汗水为神圣的法徽增光添彩。“八一”将至,三个老兵用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和在党旗下一个标准的礼姿,向建军节和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