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妈妈”杜秀兰-记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徐州市第二届十大杰出母亲杜秀兰
作者:周琪 发布时间:2008-03-11 浏览次数:2907
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小柏的案子结束时已近寒假,杜庭长一方面给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要求对网吧加强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另一方面通过与广播电台联办的“校园案件专递”栏目呼吁家长学校关注孩子寒假生活,预防孩子违法犯罪,过一个快乐的寒假。杜庭长还将小柏等以往该院所判缓刑的九名少年犯召集起来,邀请徐州著名音乐人、吉他演奏家“音乐人琴行”
角落里的孩子更需要关注
2006年8月,少年庭审理了一起普通的抢劫案。15岁少年小波已在外流浪7年,他的父亲在其八岁时因拐卖妇女罪被处极刑,母亲仍在狱中,争取到监狱里解决衣食之忧,于是小波身试法实施抢劫。小波的境遇深深地刺痛了杜庭长的心。虽然法庭充分考虑小波的犯罪情节,依法对其适用了缓刑,但小波未来的生活、监护问题一直牵揪着杜庭长的心。鉴于小波家庭环境的特殊性,杜庭长带领承办法官先后四次赶往小波家乡,与当地司法所、村委会联系,为小波办理了低保,说服小波的伯父做其监护人,法官捐助了铺盖被褥等物品,将其安排在伯父家吃住、帮伯父管理渔塘。中秋前夕,在法官的带领下,小波在南京女子监狱与分别了七年的母亲见了面。母子相拥、抱头痛哭,所有的思念、忏悔都在那一刻喷薄而出,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小波聆听了母亲的教诲,感受到母爱的温暖,而对法官所做的一切,小波流下了悔恨和感激的泪水,而妈妈也表示一定要积极改造,早日回家与儿子团聚,一份母亲的责任。
为了确保像小波这样的失足流浪少年得到有效较正,在鼓楼法院后来审理的类似案件中,杜庭长都要特意邀请心理学专家,对少年犯开展心理辅导和矫正,她还建立了“一三六”回访考察制度,即每月联系未成年犯一次,未成年犯3个月向承办法官汇报思想一次,6个月承办法官到帮教基地回访一次,并为每个失足流浪少年建立了档案。在杜庭长的带动下,法官们对少年犯也都来信必回,有难必帮,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塑未来。
去年7月,该院针对流浪儿童问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与人大代表、关工委、救助管理站、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团市委维权部等多家单位共同探讨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会上杜庭长说:“角落里的孩子更需要关注。让我们齐抓共管,为流浪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和消除了流浪儿童犯罪”。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杜庭长不但是位优秀的法官,更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某医学院录取,在学校也一直是位优秀的学生。杜庭长时常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幸福健康的成长,因此她也十分注重在少年审判工作中加强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引导。去年年底杜庭长审理了17岁少年小王盗窃案,小王的父母都是高职医生,小王出事后他们感到很没面子,怨恨并生儿子气、怕丢脸不愿出庭。杜庭长让小王给父母写了一封信,次日自己冒着鹅毛大雪骑车赶到小王家,把信送到小王父母手中,耐心做其思想工作,引导小王父母如何与孩子交流,极力动员其出庭。开庭那天,小王在法庭见到父母时,立刻跪倒在父母面前,流着泪表示自己一定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闭庭后王某的父亲对如此关心自己儿子的法官动情地说:“我们当家长的做太不够了,是法官唤回了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是法官挽救了我的儿子,也挽救了我的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子女,因此杜庭长在工作中还注重加强家长对子女教育方法的引导。除了在具体案件中与家长交流外,她还创新了许多青少年教育、维权的新方法,如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向辖区中小学生及家长发放维权卡,给学生家长、法制辅导员讲授如何开展法制教育等等。2007年六.一前夕,杜庭长组织了十名失足少年及其母亲赴孟子故里?山东邹城孟府、孟庙感悟儒家文化,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熏陶失足少年,净化他们的心灵。行程中大家一边游戏,一边交流,增进了情感。邹城文物旅游局邵泽水局长说:采用孟母、法官妈妈及失足少年母亲“三母教子”方式来教育、感化失足少年做法,为山东省、江苏省开启了帮教先河,是帮教资源的大整合、感化挽救的大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大实践。
“我乐意孩子们叫我‘法官妈妈’。通过我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追求。”这就是“法官妈妈”杜秀兰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