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的和谐使者-东台法院唐洋人民法庭调解工作侧记
作者:周建华 徐蕾 发布时间:2007-09-04 浏览次数:2948
这是江苏省“规范司法行为示范点”法庭,是省高院命名的最佳人民法庭,是诞生盐城市首届和第二届“十佳法官”的法庭,这就是位于东台市最南端的唐洋人民法庭。多年来,法庭的法官换了一荏又一荏,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却始终在延续传递着。他们寓情于法,倾心调解,用片片真情化解了许许多多的矛盾,用丝丝法雨润泽着农民的心田。在农民心中,他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使者。
融情于细微处
在苏北农村,现在仍有许多人存在怨死不告状、打死不告官的传统观念,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对簿公堂。人民法庭作为法院的前沿阵地,与农民打交道最直接。在审理案件时如果只是一味的依法判决,不仅不能让当事人口服心服,而且一旦涉及执行,难度会更大,还有可能激化矛盾。强化诉讼调解,尽可能促成纠纷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唐洋法庭的法官们的共识,也是他们审理案件的首选。
扎根基层已十余载的庭长汪振鹏对调解工作感悟颇深,无论案件大小,他都不会轻易放弃调解,草率下判。一次,他接手了一起标的额仅有2000元的借贷纠纷案件。某村王家兄弟,弟弟患肝癌病逝后不久,哥哥也被确诊为肝癌。王家嫂子来到唐洋法庭状告弟媳,称小叔子患病期间曾借给其2000元,现在自己的丈夫也遭此大祸,急需钱治疗,要求弟媳立即归还借款。案件开庭审理时,弟媳表示2000元并非借款,而是自己丈夫患病时兄嫂送来的一点心意,属人情往来。妯娌俩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情绪异常对立,亲人成了冤家。
“休庭。”查明案情后,汪振鹏决定给这对妯娌来一帖“背靠背”的调解药方,用亲情融化当事人之间的冰霜。
面对泪眼婆娑的被告,汪振鹏给她细细地讲起做人的道理。“如果2000元是借款,欠债还钱自古以来就是天经地义;如果是人情往来,你大哥现在也患了病,作为弟媳,也应当礼尚往来,有所表示……”一席话,说得被告一边擦泪,一边默默点着头。
做妥了被告的工作,汪振鹏马不停蹄的找来原告。希望她看在小叔子已过世,弟媳一人支撑着家,过得不易的份上,适当做些让步。法官融汇情理法的话语最终打动了妯娌俩,双方达成协议,两个遭遇不幸的女人将手紧紧牵在一起。这件看似简单却极为棘手的案子得到圆满的解决。
疙瘩解在关节上
审理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是人民法庭的家常便饭。对这类案件,唐洋法庭的法官们更加注重案件的细节和重要环节,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确保纠纷得到根本解决。
副庭长徐刘根就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时治服了一名“酒神”丈夫,挽救了一个面临破裂的家庭。离法庭十多里的村子有对夫妻,丈夫友强吃苦耐劳,干活象头牛,近年来夫妻俩办了个养鸡场,家境渐渐富裕起来。然而友强生性嗜酒如命,并且醉酒后殴打妻子。每次酒醒后也知懊悔,但一沾上酒,便又拳脚相加。友强妻常常以泪洗面,在一次次身心煎熬下苦苦忍受。友强的岳父母却再也无法容忍女儿承受这样的痛苦,鼓励女儿走上法庭诉讼离婚。
徐刘根是唐洋法庭乃至东台法院有名的调解能手,他对案情进行认真分析后发现,这对夫妻的感情并未完全破裂。友强除了酗酒后打老婆的毛病外,其他方面还都不错。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徐刘根决定想方设法治好这个“酒神”,让他与妻子重归于好。他找来垂头丧气的友强,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一次、两次、三次,直说得这牛一般壮的汉子面红耳赤,把胸脯拍得“当当”响,发誓再也不沾一滴酒。
友强保证改邪归正了,可他的岳父母却还是不依不饶,坚决不同意女儿回婆家。徐刘根请来村支书一起做老人的工作,劝他们再给女婿一次机会。最后,徐刘根想出一举二得的妙招,让友强当着岳父母的面,将三万元交给村支书,作为保证不再酗酒的押金。这样,老人放心了,对友强来说又是多了个制约措施。
案子结了,夫妻俩和好了。徐刘根和友强之间却还有一个约定:一年之内,友强每个月到法庭一趟,告知是否违反保证;徐刘根每个月则会到村里转一转,了解夫妻俩的近况。看到两口子和睦恩爱地在一起忙碌,他开心地笑了,心里乐滋滋的。
成功源于细节
在案件调解过程中,调解方式和技巧固然重要,然而营造良好的氛围却并非多此一举。唐洋法庭注重调解工作的细节,精心布置了两间调解室。调解室里没有高高的审判台,只有一张椭圆形的桌子和一圈舒适惬意的沙发椅,有用来播放典型案例的彩电、DVD等,还有点缀得恰到好处的美丽花束。墙壁上,严谨的古训,倡导和睦、仁爱的寓言故事、书法等,都体现出温馨和谐的气氛。人们在这里看不到神态威严的法官,看到的是能倾听农民心声、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消除当事人之间矛盾的知心朋友。
许多当事人是满怀怨气走进调解室的,但都会不由自主有种春风扑面的感觉。法官们会递上一杯茶,报以友人般的微笑,用真诚打动当事人,使其浮燥愤怒的心境平定下来。针对农民法律知识相对比较缺乏的情况,法官们把耐心细致地解释法律法规作为调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逐条逐字的讲解,真正使当事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自愿接受调解。经常会有当事人在离开法庭时说:“进了调解室,心里的气就已经消掉一半了。”
唐洋法庭的法官们摸索了一整套调解方法,有调解“三步曲”,有“单方沟通法”、“公开调解法”、“反复交谈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他们注重加强诉调对接,借助社会力量促调解,经常邀请村干部、民调主任、镇有关职能部门、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集众人力量开大船。2006年,在一起百岁老人诉子女赡养案件中,多种调解方式的交错运用,各方的通力配合,使老人与子女终于握手言和。
如今,唐洋法庭又将创新调解工作的思路定位在诉前调解上。在立案环节强化调解工作,成为这些“和谐使者”践行司法为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崭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