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进行时

  摆擂台 文书制作大比拼

  5月25日,是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法官的“赶考日”。

  上午8点30分,记者在仪征法院大门口看到,22名法官整装待发。

  该院院长张澎告诉记者:“今天全院的民事法官一个不少,将集中前往仪征电大电教室,在那里开展首场裁判文书制作竞赛。”

  “在江苏,法院系统这样的竞赛很少见,特别在全国法院正在开展的'两评查'活动中,这场竞赛就更具有示范作用。”记者决定全程跟踪。

  “为什么把考场设置在外面,在本院考不行吗?”记者疑惑地问。

  “院内的电脑上,多多少少都有些裁判文书电子文档,可以仿照。这次考试,裁判文书样式、字体、行距等全由法官自己设计。电教室的电脑里找不到一份法律文书样式,电脑的外部设备接口全部封闭,即使有移动盘也无法使用。这样可以确保法官亮出真功夫。”审管办主任郭林说。

  大约一刻钟工夫,记者随法官们走进了电教室。

  9点前,考评人员首先宣布了与国家司法考试一样的考场纪律,然后发放了两起案件的50多页相关资料。

  9点整,考评人员宣布:“竞赛正式开始。”

  现场的气氛立刻显得紧张起来,有的在不停地翻阅资料,有的在资料上画出标记,有的在快速地敲打键盘……

  在考场的最后一排,记者仔细阅读了竞赛题:从两起案件中选出一例分析案情,归纳争议焦点,依法判决,并作出裁判文书。这两起案件的案由分别是:担保合同纠纷、集体土地征用补偿纠纷。

  记者看后感到,两起案件事实认定并不难,但法律关系比较复杂。两条考题出自谁手?

  在考场外,郭林告诉记者:“今天的考题,是昨天夜里12点才出炉的。昨天下午,张院长派我到附近的邗江区法院调阅10件生效判决的民事案件卷宗,我以为是调来学习展览的。现在,恍然大悟:他从中选出两起案件,复印了相关资料。据说他一人忙到夜里12点多……”张院长这种工作精神,令记者十分敬佩。

  “离考试结束还有5分钟,请大家做好最后检查,特别注意保存好文档。”考评人员正在提醒大家,记者看了看时间,已是上午11点25分。

  中午12点,在法院食堂,参加竞赛的法官们,边就餐边向记者谈起感受。

  孙红玲老庭长告诉记者,她从事的是少年庭审判工作,这次考试可以不参加,但她还是主动要求参加了。她认为,这是一次锻炼、一次检验,是促进自己学习的动力。

  “我正在参加省高院组织的民庭庭长培训班,院长特批可以不回来参加考试。今天一大早,我还是赶了回来。我觉得,民庭庭长不参加民事裁判文书竞赛,说不过去,庭长要给大家做个好样子!”边晓斌很认真地对记者说。

  冯军、余雷等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年轻法官,对这种考试的形式非常赞同,认为这是提升能力的好途径。

  午休时间,在该院6楼会议室,记者看到,考评小组正在加班加点,按照10项达标要点及分值,阅卷打分。

  “22份裁判文书的尾部落款,没有法官署名,只有编号。”记者为之感到疑惑。考评组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确保阅卷点评公平公正,点评人员讲问题时不会碍于情面,被点评的人也心中有数。

  下午3点,仪征法院6楼会议室。22名法官们早已等候在那里,等待着专家点评。

  扬州中院民一庭副庭长陈明霞点评说:“我看了10份文书,总体感到质量比较好。共同特征:一是能综合再现整个审理活动的全过程;二是能以理服人,释明为什么承担责任;三是内容完整,结构合理,认定的事实清楚,本院认为部分说理透彻。总之,看了裁判文书,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她特别表扬了1、4、6、7号裁判文书,焦点归纳准确,说理到位,层层递进,找不出一点瑕疵。

  扬州中院民二庭副庭长周进点评说:“在短短2个半小时内,能够完成案情分析,制作至少2000字的裁判文书,充分显现了仪征法院民事法官的业务功底过硬。这些裁判文书优点很多,比如20号文书,反映了受理过程、诉辩过程、事实认证过程,值得提倡。还有很多优点,我就不讲了,我专门给大家挑挑刺。有些裁判文书错字、漏字多,标点符号不准确,争议焦点归纳不准确,这是一些共性问题。12号文书列举了证据的名称,没有写明证明的效力、内容、目的。13号文书,焦点归纳太多,特别是判决主文部分,没有交待被告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追偿。14号文书,只引用实体法,没有引用程序法。19号文书,只讲担保合法有据成立,依法支持,但是,合什么法,依什么据,没有交待。”

  扬州中院办公室副主任江厚良点评说:“有的文书逗号太多,叙述过程,连续7句话,一逗到底;有的叙述语句过长,最长的两行字没有用符号断句;有的数字使用不规范,有些用中文汉字表达数字;还有的反复使用'本院认为',这些是不当的。”

  仪征法院分管民事的副院长刘大龙,列出了裁判文书中的10个问题。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张澎说,“今天的竞赛,找出了差距,找出了方法,明确了今后方向。练好基本功,关键在平时。在仪征法院不容许有一个'南郭先生',要以能力论英雄,要以严格的训练方法提升法官的业务能力。实战演练要常态化地进行下去,刑事、行政、执行裁判文书竞赛将陆续展开。在法院,没有两把刷子,是混不下去的,竞赛是手段,提升是目的。”

  记者感到,这场文书制作竞赛虽然结束了,但仪征法院比学赶帮超的业务技能竞赛热浪,正悄然兴起……

  亮点透视镜

  专家授课 定期评查 考试检验 外界测评

  仪征多措并举提升裁判文书质量

  本报讯 (记者 张宽明 通讯员 王玉飞 李 倩)“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向社会发放的最大名片,是法官向公众展示能力的最佳名片。衡量一个法官业务水平高低,需要查看他所制作的裁判文书,因为字里行间都反映了其综合素质。”江苏省仪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本义5月27日在法院中层干部竞岗演讲点评时的这番话,对该院法官强化文书精品意识,起到了强烈的鞭策作用。

  去年以来,仪征法院为了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多措并举:举办裁判文书写作及法律讲座,先后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扬州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为写好文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开设网上交流平台,把各类文书挂在局域网上,互学、互查、互评;“以老带新”、“师徒结对”,通过“一对一”传授经验、技巧,帮助青年法官把握庭审要点、归纳争议焦点,规范文书格式。

  为了检验文书质量,仪征法院多管齐下,评查活动常年不断:

  每季一查。每季度末邀请上级法院专家法官点评,各庭评出优秀、较差裁判文书各三份,对优秀裁判文书制作者作为“季度之星”表彰,对较差者依照《绩效考核办法》扣分处罚。有一名法官为修正瑕疵,先后打印出内容不同的判决书,院党组研究决定,劝其调离。

  重点评查。把二审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改判案件的裁判文书,当事人信访投诉、申请再审案件的裁判文书,列为常年评查重点。

  以考促查。定期开展裁判文书制作考核,按照刑事、民商事、行政等类型划分,分别命题,模仿国家司法考试的形式,严格考核。考试成绩载入业绩档案,作为评判法官业务能力和提拔晋级的主要依据。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对法院生效裁判文书评查。把裁判文书作为民意测评的内容之一,请社会各界代表,以民众视角评析裁判文书,法院指定专人收集整理意见,反馈给文书制作人,以强化法官制作裁判文书的责任心。

  扎实的裁判文书评查活动,有力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能力。去年,该院有9名法官办案超200件,2名法官办案超300件。他们制作的裁判文书,无差错、无瑕疵、无投诉。有一篇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录用。在最近扬州两级法院“业务大学习大竞赛大提高”活动中,该院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点 评

  为文书竞赛叫好!

  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的“两评查”活动中,仪征法院开展裁判文书制作竞赛,这对提高文书质量,提升业务能力,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我们禁不住为之拍手叫好!

  好就好在赛出了水平,赛出了人才。参赛法官在同一起跑线上,亮出了自己的真本领、硬功夫。一批年轻法官,竞赛中显示出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一些老法官展示了不甘落后、厚积薄发的功力。裁判文书,能够综合检验一个法官的法律素养、司法能力、工作作风、文字功底等综合素质。法官在规定的两个半小时内,熟悉案情、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制作2000多字裁判文书,显出的能力令人折服!竞赛,对每个法官既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更是一次能力的展示,也为组织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提供了途径。

  好就好在找出了差距、暴露了问题。有极少数的法官由于平时忽视业务钻研,临阵磨刀,匆忙上阵,结果丢三落四,有的竟然紧张到忘记交待诉讼费承担事项;还有的平时习惯动嘴不动手,让法官助理制作裁判文书,这次竞赛时电脑操作生疏,“一指禅”敲键盘,纵有满腹经纶也难以转换为屏幕上的文字,以致文书差错较多。竞赛考核,无疑是敲了警钟。

  好就好在加深了法官对“两评查”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这次考试竞赛,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最高人民法院开展“两评查”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今后,要把提高法官裁判文书制作能力作为强化法官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常抓不懈,不仅对民事裁判文书,也要对刑事、行政、商事、执行等司法文书乃至对行政文书进行制作竞赛;不仅在今年“两评查”活动中进行竞赛,在活动结束后,还要将裁判文书竞赛活动常态化,不断打造法院裁判文书精品,促进案件质量的提升。

  当前,全国法院系统“两评查”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要使这项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各地法院摸索了不少好的做法。4月1日,本报一版头条介绍的苏州市金阊区法院《回放庭审“慢镜头” 评查较真“微格化”》的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的批示肯定。今天,本报又推出江苏仪征法院以竞赛促训练、以评查促提升的做法。我们期望,尽快让这些点上的成功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