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奔腾着爱的暖流
作者:王成玉 唐闻声 周陈华 邓蔷薇 发布时间:2012-06-04 浏览次数:1003
东台市三仓镇现有94个中小企业。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这些企业面临着诸多困惑和难题。驻守在该镇的三仓人民法庭, 以一颗大爱之心,忠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为小微企业排忧解难,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帮创业者解难不厌其烦
三仓镇以发展大棚蔬菜、西瓜等特色农业而响名在外,由此催生了一批以“初加工”为主的小微企业的兴起。
2011年初,一位踌躇满志的年青人李军返乡办起了“甜叶菊”的加工业。创业谈何容易?资金、土地征用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难题,顷刻横亘在他的面前。
“有困难,找法庭!”这是当地群众最流行的“口头禅”。与众多创业者一样,李军走进了三仓人民法庭庭长黄颖的办公室:“黄庭长,眼下办厂遇到诸多法律问题,请您指教”。
类似这样的事,对于黄颖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面对李军热切的目光,黄颖坚定地对他说:“资金问题,法庭出面与相关金融部门协调,敦促资金尽快到位;土地征用以及用工人员管理,法庭负责帮助指导签订合同及厂规公约……”
在法庭扶助下,2011年4月,李军创办的甜叶菊加工坊如愿开张。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两个月后的一天,雇员陈某在加工坊操作时,机器突然失灵,双手被甜叶菊打包机砸伤后构成八级伤残。
突来的横祸,给刚刚创业的李军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新设备不应出此故障?李军当天又来到法庭,再次请法庭为他“做主”。庭长立即安排法官颜路来到李军的工厂,一面向当日工友了解事故发生的来龙去脉,一面向行家请教,最终查明,陈某致伤是因设备存在先天性故障造成的。
陈某一纸诉状将外省的一家大型企业告上了法庭。帮助小企业维权义不容辞,该庭女法官辗转千里来到这家企业,与该企业的领导就产品质量、损伤赔偿等方面的问题面对面地沟通,并对善后处理等事宜,提出三套方案进行会商。该企业的领导被这位女法官的真诚所感动,当即表示承担陈某的赔偿义务及李军垫付的八万余元医疗费。
解经商者心结不出虚招
今年1-5月,该庭已处理涉小微企业案件12件,有效挽回企业损失百余万元,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
2009年陈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长达十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办厂,因经营不善便转让给上海客商李某。于是,某公司即向陈某发出解除协议通知书,要求终止合同。对于这家公司的做法,陈某不能答应,一纸诉状将这家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认定某公司解除租赁协议无效。
该庭受理此案后,召开了庭务会,一致认为:论法理,陈某擅自将所租赁土地转租显然违法,应予驳回诉求,陈某须补偿李某200多万元,但他们考虑到这是当地党委、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采取以调促和之策,方能实现双赢。于是,第二天,庭长带着两名法官冒着大雨分别来到陈某和某公司驻地,讲述法律规定,陈述利害得失。同时提出给陈某1个月的时间去处理其和李某的未尽事宜的建议。入情入理的疏导,开诚布公的洽商,三方达成和解协议:某公司可与李某直接签订意向性租赁合同,保证租赁合同到期后,李某的厂正常运行。客商的心结打开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三仓镇今年税收过亿,法庭功不可没。庭长当选镇人大代表是众望所归。”三仓镇党委书记缪斌欣喜地说。
助众小企发展不遗余力
服务小微企业,助企业发展必须不遗余力,才能保证小微企业在抗击风浪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此,他们在提供司法服务的过程中,付出不少心血与汗水。
整合资源,共克时艰。今年初,该庭在政府的主导下,在全镇成立了企业家联谊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法官和企业家参加的时势分析会,集中讨论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和困难,提出可行对策。此举深得小微企业家的赞赏,他们说:“法庭想出的金点子,犹如雪中送炭”。
对接帮扶,一对一服务。根据地域划分片区,该庭的干警每人负责一个小企业,定期走上门,送法到企业,并为企业提供合同订立把关、劳动权利保障、金融融资等方面的服务。据了解:今年1-5月,该庭帮助小微企业核定合同20余份,举办专场法律讲座3次,现场解答企业法律咨询10余次。企业的职工对法庭真心服务打心眼里高兴,他们说:“法官一进门,再大的困难不算难”。
在此同时,该庭还以提供个性化、“菜单式”司法服务的方式,向辖区小微企业发放法律风险提示50份。还针对小微企业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企业治理、劳动用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发出司法提示10余次,并为5个重点项目招引提供全程法律保障。及时有效的提示,给了众多小微企业壮了“胆”、撑了“腰”、鼓了劲。
心系小微企业,给当地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里的党委、政府和乡村百姓都不会忘记,这是三仓人民法庭给他们带来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