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1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9084件,一线法官人均审理案件数达200余件。通过民事案件类案化解,实现了案件审理的分流类型化、流程集约化、效果最大化,从而打造了一条忙而不乱、拥而不堵的审理驰道。

  无缝对接

  畅通交通事故联动“快车道”

  周一上午,设置在武进区交巡警大队的武进法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调解室里人头攒动。

  不到二十分钟,马老先生的案件调解成功了,他欣喜地说:“打官司前,有亲戚告诉我,没有小半年,这案子结不了。可我上周才递交了起诉状,今天事情就解决了。”

  2010年4月,武进法院在区交警大队创设了江苏省首家常驻式交通事故巡回法庭。三年以来,巡回法庭共高效审结交通损害赔偿案件4159件,审理周期由原来的78天缩短至22天。

  据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庭长秦雪松介绍,通过法院、公安交警、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市保险行业协会的四方联动,巡回法庭实现了“社会化调解+专业化审判”的成功结合。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积极做好调前准备工作,并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成功需要出具调解书的,法院审核确认后当场制作并送达;调解不成功的移送立案。法院审理的案件,由保险公司事先核定赔偿限额,法官在此基础上组织调解,保险公司在调解书约定期限内及时赔付;调解不成功的,开庭审理后及时判决。

  “一个平台、四方联动”的立体式交通事故调处模式,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誉为“武进模式”,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整合资源

  搭建劳动争议化解“高架桥”

  “武进地处长三角中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劳动争议案件增长速度快、解决难度大。为积极探索有效化解新路径,我们主动与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区总工会联合,努力构建法院与各类资源联动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的综合机制。”武进法院院长潘桂林表示。

  2010年11月,武进法院在区人社局派驻常州市首家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就地受理、就地审理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案件。

  潘桂林介绍道:“巡回法庭借助了全区性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合理分流纠纷,提高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同时,加强裁审衔接工作,降低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后的起诉率。”

  在今年7月,刘某以企业未足额支付加班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等原因,向巡回法庭提起诉讼。巡回法庭启动诉前调解程序,约集双方商谈解决方案。最终企业同意支付刘某2.5万元,这起案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被有效化解。

  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巡回法庭共审结各类劳动争议案件976件,平均审理天数仅34天,同比减少56天。

  发挥合力

  织密土地承包处理“宽带网”

  武进区前黄镇河网密布,渔业发达。前黄镇政府决定对渔业养殖实行统一管理。这意味着,有34名养殖户的鱼池承包合同需要解除。这一规划方案遭到了养殖户们的坚决反对,镇政府将34名养殖户告上了法院。

  法官们走进了养殖户们的鱼棚,听取意见。在由各家板凳、桌子组成的临时“谈判桌”前,法官与养殖户拉起了家常。

  经过武进法院与镇司法所调解人员等的细致有效的沟通,32户同意解除合同,服从政府的统一规划、开发、整合。

  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是武进法院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宗旨。这类案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且矛盾易激化,一案处理不慎即可能引发群体性纠纷。

  自2006年以来,武进法院办结土地承包案件200余件,从未发生因处理不当引发的集访、闹访事件。这其中的秘诀在于,法院主动介入,与村、镇、区的各调解组织发挥合力,纠纷联防、矛盾联调、人员联动,一张土地承包处理的“宽带网”越织越密,实现了矛盾纠纷最专业、最经济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