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和谐的田野上
作者:黄海军 徐从兵 李金宝 发布时间:2013-12-23 浏览次数:1808
今年以来,沭阳法院狠抓基层,夯实基础,找准基层法院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结合点,形成人民法庭各具特色的乡村司法服务平台,源头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今年以来,该院共新收各类案件15986件,办结15078件,结收案比98.37%;案件准确率达99.82%,同比提升0.37个百分点;民事案件调解率56.84%,同比上升14.16个百分点;行政案件和解撤诉率60.47%,同比上升20.47个百分点,无讼村居覆盖全县农村80%以上。
法治宣传走进群众
“先夫遗留房产起风波,七旬老太将继子女告上公堂。先夫留下精神病的儿子是否将居无定所……”这是沭阳法院法官马晓丽,在沭阳电视台举办的《以案说法》节目中向全县广大观众宣传法律知识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沭阳法院与县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以案说法》节目,运用本县城市、农村典型的案例进行剖析讲解,为老百姓解疑释惑,把法治送进了广大群众的心里。
沭阳法院为了推进法治沭阳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法治沭阳”问卷调查》,了解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法治沭阳整体情况,问卷调查得到了全县群众的大力支持。该院共发放调查表2100份,回收1871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50余条,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创建活动的中心和重点。同时,院领导带领审判人员多次走上街头摆摊设点,接受当事人和其他群众的举报、质询和咨询,了解、掌握了本院干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举行法律咨询活动,回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从城镇到乡村,从宽敞大道到乡间小路,每年至少6次的“进乡村、上街头;进社区、到企业”的送法宣传活动,到处都留下了该院法官普法教育的种子。该院先后有12名法官被选任为各中小学的兼职法治副校长,开展了41次形式多样的校园法治宣传讲座,为青少年送去了法律的春风,在校园留下了法律的阳光,。他们还对困难群众实行“田头办案”、“上门办案”,通过一系列法治宣传活动的开展,将法治写进了群众的心坎。
诉讼调解走村串户
田头调解:22年矛盾一朝解。今年10月初的一天,沭阳县耿圩镇闸西村高正朝来法庭立案,要求处理其与高玉华地界纠纷一事。法官宋军民经调查了解,高玉华与高正朝两家并非地界产生纠纷,原两家地界纠纷已调处完毕,且双方都予以认可。现高正朝反映的问题其实是双方土地纠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并且双方素有矛盾长达22年,多次经村、镇两级调解,闸西村委会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案情较为熟悉,耿圩法庭决定请闸西村委会及人民调解委员会与法庭三方调解该案。
为了调结这起土地纠纷,解开村邻长达22年的矛盾疙瘩,宋军民法官数次来到田间地头和当事人家中,做双方劝解说和工作,并请来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一道进行调解。经过法庭、村委会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说服,终于平息两家积怨,为了以后两家不再因土地发生矛盾和便于土地管理使用,他们同时积极做好土地丈量工作。法庭将高正朝宅基后高玉华的土地调整到高正朝宅基地以西,也就是从两家的界址向东确定高玉华新的土地使用面积,重新确定两家新的界址。双方已种的庄稼等收割后清理原土地上的树木,按新确定的土地安排农业生产。经过法庭、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调解,使两家长达22年的邻里矛盾终于得以解决。
村头调解:上访户成了守法户。两年前,座落于沭阳县刘集镇大柳树村的顺达制衣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因该公司所欠债务众多且关系复杂,导致其部分债务无法实现,因此,权利人文茂盛长期多次到省市有关部门信访、上访。该制衣公司是刘集镇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在该公司投产前,刘集镇政府已投资四五十万元用于前期基础建设,一旦该案被执行,将导致政府资产大量损失。更为重要的是,该公司生产期间,总计600多名工人半年的工资全部拖欠,他们大部分是普通农民,经济条件都不怎么好,分布在周边乡镇二十多个农村,他们担心一旦案子被执行,将会使自己的血汗钱血本无归。耿圩法庭庭长徐品认识到,如果该案处理不好,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针对此案的特殊情况,耿圩法庭庭长徐品经向院领导请示汇报,得到了院领导的支持。通过院领导与刘集镇领导多次座谈协调,刘集镇领导表态支持法院执行工作。在法庭主持下,召开了三次公司债权人会议,徐庭长针对此案的特殊性,即该案的执行标的物制衣机器是抵押物,做好其他债权人的释明工作。通过徐庭长等人坚持不懈地协调,该案被执行成功,权利人文茂盛也主动表示不再上访。
走进田野化解干戈
三夏季节,苏北平原一派丰收景象。沭阳县华冲镇官沟村沟西村民小组的麦田里,村干部带着驻村法官、警官正在现场调处一起“麦收风波”。
原来,沟西小组村民朱卫民和周小春两家麦田毗邻,因地界纠纷双方积怨多年,村里多次调处未成。今年麦收期间,周小春抢先一步收清了麦子,等朱卫民再收割时,发现自家麦子被周某多收了一公尺宽,朱卫民一气之下拨打了110报警。
“他偷割我家麦子。”朱卫民指着周小春对警官说。
“你血口喷人!我收自家地里的麦子犯什么法!”周小春怒目圆视。
警官拉开两人后,问朱有无证据。朱卫民说他家地界上有根石桩为证。
“他胡说,这根石桩是他剩我在外打工不在家时私自扎下的,根本不算数。”周小春据理力争。
华冲法庭庭长方捷,现场与村干部核对了两家责任田面积,发现两家麦田中间还多出近三十公分的地。 “这样吧,多出的地由村里挖条墒水沟,一来便于排水,二来也作为两家地界,周家超过沟界多收的麦子,按市价作价给朱家,行不行?”方庭长提出调解意见,双方点头,风波平息。
“多亏法庭和派出所的同志,不然两家肯定会动粗的。”官沟村支书荣盘志说,全村有1100户农民、2300多口人,人多地少,每年常因地界纠纷上访告状不断。今年以来,全村无一起上访上诉事件发生,大事小事村里都调处了。“‘三室一村’做法符合农村实际,我们全村干部群众举双手支持。”
荣支书所说的“三室一村”,是指法官工作室、公安警务室、人民调解室与村委会“四位一体”工作平台。今年以来,华冲法庭与辖区乡镇政府、派出所共同制定了《“三室一村”工作制度》,规定法官、警官和人民调解员每月驻村不少于4天,农忙季节实行办案巡回、治安巡防、基层巡访“三巡”制度,对于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及轻微治安案件等纠纷,分工配合,联合调处,就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纠纷不激化,矛盾不上交”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