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啃下“硬骨头”
作者:时良敏、程华国 发布时间:2014-02-25 浏览次数:2223
“涉诉信访工作是法院整体工作的‘晴雨表’,反映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更体现着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这是泰州市高港区法院长期以来遵循的涉诉信访工作理念。近年来,该院根据最高院贯彻“四个必须”、推行“五项制度”的要求,以群众观念为统领,以清积案、抓源头、建机制为重点,用尊重、耐心和公信力温暖了信访人员的内心,用“软实力”啃下了“硬骨头”。
坚持一个理念:民生至上
“涉诉信访无小事,民生利益大于天。”为将群众观点贯穿信访工作始终,该院坚持做到“主动倾听民声、深入了解民意、及时排解民忧”。
“见领导难,解决问题更难”,误解也好,埋怨也好,多年前还曾有老百姓对高港法院有这样的说辞。有时上访当事人还抱怨到法院找不到说了算、能管事的人,闹访、缠访、非见院长不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引起了当时刚刚上任不久的高港法院院长胡欣荣的高度重视,于是“每周二固定为院长接待日”的院长接访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很快付诸实施,现已成为了该院“雷打不动”的接访制度。
“张年华,你的案子我们非常重视,已经敦促执行人员赶赴兴化寻找执行线索,我们决定先通过司法救助程序对你进行救助……”
“戴云珠,你的案子我们正在与卫生局、民政局进行协商,一定会帮你解决问题,你等我们通知好吗?……”
院长亲自接访,与上访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让群众见得上面、说得上话、交得上心。通常情况下,对来访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能现场办理的立即办理,不能现场解决的由院领导批转有关部门在规定期限内解决,并及时予以反馈。今年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胡欣荣院长共接访来访群众36人次,处理人民来信8件,有效化解涉诉信访11件,其中当场批示当日办结5件,群众满意率100%。
抓住一个关键:源头治理
“治标更要治本,要在源头预防上下功夫。抓好了源头,也就抓住了涉诉信访工作的根本”高港法院分管信访工作的副院长刘文亚如是说。
据介绍,该院涉诉信访矛盾的有效化解得益于信访风险评估机制。按照“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和“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立案庭在立案审查时,逐案进行信访风险评估,对于对重大、敏感、矛盾易激化等有信访苗头的案件,填写《信访等级评估表》,向审判业务部门发出预警。对于信访等级较高的案件,由立案庭审查后层报院长立案把关。承办人在接到预警之后,要在诉讼过程中积极采取找当事人谈话、安排院庭长接待、调解疏导等有针对性的矛盾化解工作,积极妥善予以处理,确保不留信访隐患,尽最大努力把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在案件审理和执行阶段,按照信访风险评估制度要求,各业务庭在每周五下午召开庭务会,其中一项议程就是案件信访风险评估,每月、每季度定期开展矛盾纠纷隐患大排查,确保信访隐患排查不留死角。
在狠抓评估预防和诉讼调解的同时,该院还特别注重加强审判管理,从案件质量评查、责任追究倒查、加强流程管理、加大积案清理以及强化判后答疑等五方面入手,构建“五位一体”的审判管理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案件质量和效率。在案件审结后,强化法律释明工作,向当事人解释裁判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耐心解答当事人的疑惑,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突出一个重点:重心下移
“一些涉诉信访特别是群体访、越级访事件的发生,相当程度上是诉求渠道不畅,民众积怨所致。”这是高港法院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深入剖析后形成的认识。对此,该院坚持带案下访、上门回访、出门走访,并确保做到“三个到位”:诉求合法的解决到位、不合法的释明到位、长期上访生活确有困难的救助到位。
2012年正月,泰州市高港区的小红(化名)经媒人介绍认识了小武(化名),订婚时男方小武家给了女方家彩礼金32000元,后因故双方未能正式登记结婚。去年8月,小武就将小红诉至法院,要求女方返还彩礼钱。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判决女方返还部分彩礼钱。该案宣判后,小红及其父母认为法院偏袒对方,判决不公,声称哪有收了彩礼钱还能要回去的道理。但小红并未提起上诉,而是四处信访喊冤。为此,民一庭庭长栾红霞亲自带案下访,在小红家中,栾庭长翻着法律条文,对照法律文书,逐字逐句地进行解释。最终,小红的父母说道:“栾庭长,对不起,我们不知道法律还真是这么规定的,你们为了这件事还亲自到我家来给我们解释,谢谢你们了,我们再也不上访了。”这仅仅是该院涉诉信访工作的一个缩影。
多年以来,该院紧紧抓住“重心下移”这根“牵引绳”,及时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现如今,该院在全区七个镇街全部设立了诉讼服务站,实现了诉讼服务全覆盖,形成了“法院主导、乡镇协作、公众参与”三位一体的便民诉讼服务网络。法官定期到诉讼服务站巡访接待,同时聘请了14名司法协理员参与其中,多渠道、多角度发现基层矛盾潜在风险,就地解决涉诉矛盾纠纷。
“渠道畅通了,民怨自然就少了,群众也就满意了。”刘文亚副院长信心满满地说道。
打造一个利器:长效机制
要让群众叫好,必须向问题叫板,而向问题叫板必须依靠一个行得通、见效快的长效机制,它是涉诉信访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有效保障。该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诉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涉诉来访人约期接谈实施方案》和《法官案访比指标考评通报办法》等涉诉信访相关文件,形成了一整套涉诉信访工作机制。
坚持推行案件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落实院长接待日、分级约谈、责任通报等制度。坚持对每月的来信来访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实行涉诉信访月通报制度;建立案件质量评查、考核、追责以及信访案件排查化解,责任倒查等制度,实现涉诉信访评估、预防、化解、责任追究的无缝隙对接。同时,该院分季度、半年、全年对各审判业务部门法官的案访比指标进行考核排名,对于考核排名靠后的法官,视情决定对其是否进行提醒谈话或诫勉谈话,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实行涉诉信访案件包案到人制度,严格执行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限、定责任、包处理的“四定一包”信访工作模式,力求对来信来访的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明确要求隐患不消除不放手,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目的不达到不罢手。
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重大疑难涉诉案件处置情况,向政府通报存在的困难,争取支持和帮助,依靠党委、政府的政治优势,有效破解涉诉信访工作难题。该院还积极与村居、工会、妇联、司法局、民政局和行业组织等单位沟通联系,构建涉诉矛盾化解多元化协作机制,邀请基层干部和专业人士参与特定类型信访案件的化解工作,促使信访人员息诉罢访,使大批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
据悉,由于涉诉信访工作措施得力、机制健全,高港法院近几年的信访案件数量逐年下降,涉诉信访工作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业已成为全市响亮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