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间,执行各类案件2287件,执结案件数在全市法院执行系统中最高,且无一件信访上访;7年间,累计工作时间超过16000个小时,辖区街道村庄、田间地头、繁华闹市大都留下他的执行足迹。

 

他,就是宿迁市宿豫区司法警察大队执行中队队长张晓坡。自2007年进入执行局,并非科班出身的张晓坡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历经磨练、沉淀,完成了从“门外汉”到执行尖兵的华丽蜕变。

 

进无止境 变身执行专家

 

1998年,宿豫法院公开招录法警,张晓坡以优异成绩考入,并先后在法警大队、基层法庭、装备科、民庭工作。2007年张晓坡被调入执行局工作,这一干就是7个年头。

 

执行工作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作为刚到执行局的“新人”,张晓坡深知执行工作是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处在矛盾激发的风口浪尖,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更大的矛盾。于是,张晓坡从整理卷宗、送达文书等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打牢自己的基础。在平日工作中,张晓坡虚心向老执行员学习,并注意观察老执行员的言行举止,从中“偷学”到不少经验方法。工作之余,张晓坡还购买、阅读大量的法律专业书籍,丰富自身理论功底。同时,张晓坡还将自己学历“升级”,通过成人高考陆续完成了大专和本科的学业。

 

踏实肯学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张晓坡迅速适应角色,逐渐融入执行工作中,并从当初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很多颇为棘手的执行案件都在他的手上一一得以化解。在张晓坡执结的2000多件案件中,无一件上访信访,真正做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张晓坡的励志故事至今仍在全院干警中广为流传,成为干警学习的模范,被大家亲切称为“励志哥”。

 

恪尽职守 用真心换民心

 

张晓坡经常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好本职工作是我的本分。” 自从进入执行局之后,张晓坡基本没有享受过“午休时间”,“白加黑”、“5+2”模式也都是时常发生。这样的动力都是源于以群众为中心的为民情怀。

 

去年年底,因包工头李某拖欠农民工工资,拒不履行义务,张某等9名农民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看到农民工兄弟无奈与焦急的眼神,张晓坡痛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起拖欠农民工工资、逃避执行的案件执行到位。接手该案后,张晓坡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被执行人,但因李某原来居住的房屋已卖给他人,故而一直未能找到李某本人,且没有发现可供执行财产,该案陷入困境。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晓坡了解到被执行人李某新买的房屋地址,为了尽快为张某等9人讨回血汗钱,张晓坡带队于凌晨3点赶至李某现在居住的小区,将正在被窝里睡觉的李某堵个正着。在张晓坡耐心劝说和法律的强制威慑下,最终,李某家人来法院当场支付了拖欠张某等9人的工资款10万余元。送走9位农民工兄弟后,张晓坡长吁了一口气,在猛喝一杯水稍作休息后,又继续埋头于其他案件当中。

 

没有豪言壮语,却有实际行动;不计个人得失,用真心换民心。同事们都说张晓坡工作起来像头“老黄牛”,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当事人都说张晓坡是一心为民、“让人踏实”的好警官。2013年,张晓坡共执结各类案件325件,执行到位标的2529万元,个人执结案件数已连续多年位列全市执行条线前茅。            

                         

 

风雨兼程 七年默默坚守

 

执行工作是法院的核心业务之一,同时也是一份工作量重、压力大的“苦差事”。特别是近年来,法院受理案件急剧上升,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手段日趋隐蔽,使得一直存在的“执行难”变的难上加难,执行人员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最怕的还是当事人不理解,经常会因此遭受嘲讽辱骂,面对当事人的情绪宣泄,也依然要保持平和,耐心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说到这里,张晓坡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苦笑。工作中,张晓坡将疏导当事人情绪、化解矛盾等工作贯穿于执行工作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法院执行工作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一次,在执行一起学校债务危机案件中,74名申请执行人情绪激烈,为使执行效果最大化,张晓坡先后做了不下于70次协调,然而有些当事人却不领情,当面质问其是不是收了学校的好处,这让张晓坡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也是执行工作的一部分,虽然有时感到委屈,但如果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角度看问题,心里也就慢慢释然了。”张晓坡说。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经过七年的磨练,如今的张晓坡比当初多了份从容和淡然,不变的是七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不简单就是重复把简单的事做好,不平凡就是反复把平凡的事做好。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张晓坡连续多次被宿迁市中院评为优秀司法警察,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并先后10余次获得市、区“规范执法标兵”、“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