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流动法庭”进农村 搭起便民“连心桥”
作者:赵玲 发布时间:2012-07-09 浏览次数:820
7月3日下午1点半,正是一天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宜兴市徐舍镇西圩村的一处空地上却挤满了村民。威严的国徽下,三张长桌、几条板凳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小法庭,来自宜兴法院徐舍法庭的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就这样准备开庭审理村里的一起赡养纠纷案件。
案件的原告是村民黄某,其与丈夫生有一女四子,并于2000年与子女口头协商确定由各子女每年支付其赡养费300元,并提供10斤油、200斤稻。但其中一个儿子多年来都没有按约支付款物,老人遂将五个子女都告上了法庭。原告席上,年过七旬的黄某向法官明确表示要儿子支付拖欠的款物,并随物价的上涨相应提高抚养标准。而被告席上的子女却是各有态度,拖欠赡养费的那个儿子也向法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说到心酸处甚至流下了泪水。
烈日下,这个特殊的庭审一直持续了2个多小时才宣告休庭,由法官择日宣判。但在这2个小时里,周围的村民始终积极旁听,不少人甚至是站着听完了案件的审理。“法官把法庭搬到村里来都是为了咱老百姓。”六十多岁的村民周老汉亲眼看到法官顶着日头一丝不苟地审案,感动地说:“法官真是太辛苦了,要好好谢谢他们。” 暑假放假在家的学生李某则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旁听法庭庭审,听了法官在审理中简单明了的释法,他了解到了一些赡养方面的法律知识,感到很有收获。
据了解,此次宜兴法院徐舍法庭将庭审搬到村里进行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出于便民的考虑,照顾到原告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特殊情况;二是出于法制宣传的目的,通过“进村开庭、村民旁听”的形式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为了更好的联系群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公正的审判赢得群众更大的理解和支持,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事实上,流动法庭只是我们众多便民举措中的一项,”徐舍法庭庭长季仲表示,法庭还针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夜间法庭、假日法庭、困难群众绿色通道及诉前调解咨询窗口等多项措施,尽最大努力方便当事人诉讼,架设起亲民、利民、为民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