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鲜花艳丽多姿,令人美不胜收;记者近日来到江苏启东法院和合法庭采访,听到法官们的一桩桩动人的故事,就像欣赏5月的鲜花一样,令人心旷神怡。一天下午,记者来到启东市东海镇吕垦村采访,只见村委会办公室里聚着满满一屋子人。不过,这既不是村干部们在开会,也不是村民代表们在议事,而是启东法院和合法庭的法官们在对何老太的赡养案件进行开庭。一屋子的人群中,有人大代表,有村里的调解员,还有几十个住在附近的乡里乡亲。何老太母子两人,经过法官们2个多小时耐心的调解,终于达成了赡养协议。

  开庭进农家,方便千万家

  遇上个卧床不起的,上门开个庭,不算什么新鲜事,几乎每个法院都曾有过。不同的是,启东法院和合法庭的法官们,却把上门开庭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了3年。3年里,只要是赡养、抚育案件,或者当事人腿脚不便、有个病痛什么的,和合法庭的法官们都会上门处理案件。庭长顾超说:“上门开庭不仅仅是给老百姓行个方便,而且使许多群众前来旁听。通过法官审理案件,让老百姓明事理,懂法律。”

  2003年初,为了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实现,庭长顾超向法院党组提出把上门开庭制度化的请求,希望能把和合法庭审理的赡养案件,放在原告的家里或村里开庭。顾超的想法得到了院领导的支持。半年后,上门开庭的案件又扩大到抚育案件和当事人有这项要求的其他案件,无论刮风下雨,只要安排了上门开庭,法官们总会准时来到开庭的地方,摆开一张桌,支上一条凳,审起了案件。顾超告诉庭里的同志,不仅要解决好案件,还要向群众讲清道理、宣传法律,通过审理一起案子,让村里失和的父母子女们重归于好,引导幼辈孝敬长辈,引导长辈主动体谅小辈。每次上门开庭,法官都会带上一本本子,当事人矛盾的焦点、处理案件的过程和结果、旁听群众的人数和他们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记在本子上,临走前都给予一个满意的答复。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到村里回访,向群众打听子女们是否真的善待了父母,老百姓对处理结果满意不满意,类似的纠纷有没有减少了。3年来,和合法庭的法官们几乎每星期都要上门开一次庭,前前后后处理了100多起案件。

  调解化纠纷,仇家变亲家

  和合法庭的法官们感到,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判决虽然能把是非责任分得一清二楚,但是,老百姓未必能真正理解,况且,家庭纠纷具有特殊性,老百姓打官司,既是为了讨个说法,也希望能够彻底化解纠纷,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每次下乡开庭,和合法庭的法官们都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调解。

  和合法庭的调解有自己的特色。他们从来不和稀泥,虽然是调解,但事实一定要查明白、责任一定要分清楚,只不过,法律、道理、风俗他们都要用到,当事人心服口服了,他们才觉得调解成功了。他们也从来不唱“独脚戏”,每次开庭,他们都会把村里的调解员请到场,把德高望重的老辈们请到场,当事人一时转不过弯的,让调解员、让老人上前劝导劝导,然后再“趁热打铁”,把事情处理好。法官们说,案子没有解决不掉的,但嗑嗑碰碰的事,以后还会有,请调解员、老人们来调解,是为了将来再有纠纷时,老百姓愿意让他们来说事,早点化解矛盾,别把小事情越整越大。

  法官们的这种特色调解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也改善了案件处理的效果。210日,法官们为了薛老太要求小儿子赡养的事来到她家中上门开庭,刚开始调解时,小儿子不肯拿钱,只愿意和兄姐们轮流养老,而薛老太又不大相信小儿子,想要自己生活。法官们告诉薛老太的小儿子,老人有权利选择生活方式,做儿子的不能强迫父母。在场的民调员、附近的老人们也都说小儿子的话不占理。最后,小儿子同意像兄姐们一样,每月出50元钱,并按比例承担母亲的医药费。去年以来,和合法庭审结的案件中,有65%的案件是以调解方式结案的。

  法律送下乡,劲吹和谐风

  和合法庭的法官们深知,诉讼是矛盾没能得到及时化解的结果,有些矛盾成了案件后,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案,都难以解开当事人心里的疙瘩。彻底化解纠纷,时机是最重要的,而法官并不生活在当事人中间,法院的职能也不容许法官随意地评判事非。因此,只有让老百姓自觉地依法做事,减少矛盾纠纷,只有让设在基层的调解机构真正发挥作用,才能让农村更好地保持和谐。

  和合法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送法下乡活动。他们不仅在上门开庭时向旁听群众宣传、解释法律,而且还经常送法下乡,用法律咨询、分发宣传小册子、展示图片等形式,向农民朋友进行普法。许多前来咨询的群众,按照法官的答复,协商解决了家庭和邻里纠纷。法官们发给群众的小册子,成了他们的法律指南,家庭成员、左邻右舍有了别扭,他们就从小册子中找答案。不少村干部碰到和合法庭的法官们便说:“你们的小册子,帮了我们大忙了。”

  农民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只能减少一些磕磕碰碰的事,但不可能让纠纷绝迹。为了及时化解纠纷,和合法庭做起第二件事情一一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水平。人民调解员生活在农民中间,最早知道纠纷,有着在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不少人民调解员缺少法律知识和工作办法,调解的效果并不理想,农民们不大乐意请他们来“说情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和合法庭的法官们开始有计划地推出了培训人民调解员的工作,采取了定期培训、以会代培、以庭代培、查培结合四种方法,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技能。定期培训,就是把人民调解员组织在一起,系统讲解常用的、新颁布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以会代培是通过例会形式,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面对面地答疑解惑;以庭代培,是让他们旁听法庭的审理,观摩法官的调解,学习法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进行调解的技巧;查培结合,是通过评查调解机构的案卷,指出调解中的不足,帮助人民调解员提高调解水平。经过2年多的共同努力,和合法庭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民们选择调解机构处理纠纷的变多了,按照调解协议自觉履行义务的也多了起来,即使少量纠纷最后变成了诉讼,调解协议由于符合了法律规定,都能得到法庭的支持。

  和合法庭立足农村、面向农民,积极履行并不断延伸审判职能的做法,收到了显著效果。现在,农村常见的纠纷减少了,矛盾及时被化解了,和睦相处、互谅互让、尊老敬幼,再次受到了农民们的推崇,农村吹起了强劲的和谐之风。
   
说起和合法庭,启东法院院长石汉慈欣喜地说:“像和合法庭这种做法,虽然法官们要化费更多的辛苦,但农民兄弟是欢迎的,在基层人民法庭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