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著名“陶都”江苏宜兴,“紫砂”的文化早已远扬海内外。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宜兴法院在这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现代“法院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使宜兴法院文化建设之花在陶都沃土上开得格外娇艳。

法院的物质文化,是指法院的建筑、设施和装备以及工作环境、办公环境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法院文化最为直观的文化要素,是其他层次文化的基础。

为了彻底改变宜兴法院的面貌,从1999年起,该院开始立项建设现代化的办公大楼。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建成一座2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这座具有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的新办公大楼,坐落在城区岳堤大桥西侧,远远望去,高雅的灰白色大理石墙面,气势恢宏的罗马柱,庄严圣洁的穹顶,主楼内紫砂浮雕演绎了“法”文化的历程,整个建筑雄伟庄严,已经成为宜兴的标志性建筑。但宜兴法院的建筑不是简单的追求奢华、气派的一堆堆钢筋水泥,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近几年来,宜兴法院不远千里,寻求树木,成功地打造了反映法院文化精髓,由亭台、假山、草坪、古树构成的现代化园林环境。在宜兴法院,庭院的绿化既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又符合法院的工作特点,绿化理念和审判理念和谐相融。有寓示着铮铮铁骨的枸骨树,有象征坚毅和顽强的榆树,有杆直叶净、述说着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银杏,等等。各个楼层更是精心布置了赏心悦目的盆景,院内院外古树、花木、盆景有100多个品种,法院干警置身于独特的庭院绿化中,倍加领悟法律的真谛和法官的责任。2003年,该院被无锡市绿化委员会评为“园林式单位”。

该院还建立了图书资料库,资料室面积40平方米,各类图书编码、编目上架,供全院工作人员借阅学习。阅览室面积60平方米,宽敞明亮,订阅各种报刊杂志50多种。资料室和阅览室实行专人管理,定时开放。

法院的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法院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宜兴法院努力营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构筑“学习型”法院,着力培养一支专家型、学术型的法官队伍。近年来,该院一直大兴调研之风,实行调研一票否决制,鼓励干警理论联系实际,撰写调研文章,从院长到一般干警,概莫能外。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业务学习和工作调研。自1990年以来,每年召开一届疑难案件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该院创办了《宜兴法苑》内部学术刊物,内容包括理论研究、以案说法、审判工作、法律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为大家学习、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平台。2005年,与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成立案例研究中心,并成为南京大学法学实践教育基地,有效提升了应用法学理论和审判实务的研讨水平。

为了丰富干警精神生活,该院投资30万元建成高水准的封闭式篮球场,室内设有乒乓球室、棋牌娱乐室等,在加强工青妇等群众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全院干警定期开展各种球类比赛、文艺联欢会、登山、游泳等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大家的业余兴趣,锻炼身体,交流感情,陶冶情操,极大地丰富了干警的精神生活。他们在每年组织院内各类比赛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市里举办的歌咏比赛,参加省法院系统组织的篮球联赛及市运动会,并多次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法院规范文化是法院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反映,是保障法院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履行审判职能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障。

该院以制度文化为突破口,在管理理念、司法作风、审判程序等多方面建章立制,加强规范,逐步建立起“职位职责、工作考评、廉政评价”三方面为核心的岗位目标量化考核体系。今年,该院以“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契机,围绕审判责任、审判公开、岗位责任、责任追究等四项制度建设,进行调研和梳理,共梳理有关制度规范51项。为建立长效机制,还专门制订了《工作规范汇编》,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建设使全院上下逐步形成了“人人遵章守纪、事事有章可循、处处规范有序”的工作状态和良好氛围。在制度的良好约束下,该院连续五年办案在12000件以上,民商事案件调撤率在70%以上。

近朱者赤。宜兴法院院长裴全华认为:文化最具力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近年来,宜兴法院坚持“物质建院、精神兴院、管理强院”的工作思路,有效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有力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先后被省高院授予集体二等功、一等功和人民满意法院、优秀法院、文明法院等荣誉称号,全院有20多个集体受到省级以上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