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法院互联网开庭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作者: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0-02-19 浏览次数:3000
来势汹汹的疫情当前,如何确保审判“不打烊”,公平“不掉线”?南通法院火速行动, “统一开发、统一部署、统一运行、统一维护”,全盘整体推进互联网开庭工作,2月12日,全市法院已全面实现“隔空”庭审,截止目前,南通法院共进行网络庭审127场。据了解,南通法院以市为单位统筹实现互联网开庭100%覆盖,在全省尚数首家。
自大年初四开始,南通中院技术团队便联合相关技术公司,依托现有科技法庭系统资源,打造各个平台互联互通、具有“南通特色”的网络庭审系统。“当事人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登录庭审系统,并接收来自法庭内的音视频资源。与此同时,我们同步将当事人的音视频数据回传至法庭大屏端,供合议庭观看。”南通中院行装处副处长周峰介绍,开庭中同步对接案件电子卷宗系统提供电子质证、举证功能,庭审结束后笔录经电子签名确认后自动回传至内网审判业务系统并入卷。下一步,还将对接语音转写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提供语音转写、当事人身份核验等多元功能。
南通中院
确保防疫、审判“两不误”
2月13日上午9点15分,南通中院一号法庭,一起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即将开庭审理。法庭里仅有法官、书记员及一名技术人员在场。这是南通法院互联网庭审系统上线以来,金融庭进行的第三个网络庭审。
只见承办法官熟练地打开电脑客户端,呼叫双方当事人上线,当事人的面孔准时出现在庭审席前的大屏幕上。“双方当事人,能否听清法庭的声音?能否听清对方当事人的声音?”“能听清。”“好,我们正式进入庭审。”
当事人陈述诉辩主张、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当事人在手机端签字发送至法官电脑端,双方核对笔录后,书记员放上电子签名交由双方确认。
“庭审效果非常好!”已经参加了两次网络庭审的保险公司代理人员表示,因其公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尚未复工,此次互联网庭审系统的上线就是场及时雨,解决了其来回奔波开庭之苦。在此前开庭的保险纠纷案件中,上诉人代理人是一名安徽的律师,他足不出户参与了开庭,庭审结束即发了朋友圈,为南通网络庭审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2月13日下午2:30,南通中院知产庭利用“互联网开庭”网络平台,开庭审理了南通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通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一案。整个庭审过程一气呵成,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海安法院
“网络开庭” 防疫审判两不误
2月10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声法槌敲响,海安法院远程网络开庭第一案在第十六法庭准时开始。庭审现场,高新区法庭殷程鹏法官开始核对当事人基本情况,他的对面是一个显示屏,原、被告双方代理人通过互联网网上开庭手机APP接入科技法庭系统,实现这场“隔空”开庭。
本次审理的案件系一起健康权纠纷案。被告王某在驾驶电动三轮车过程中撞到行走中的原告卢某,致卢某受伤。交警大队责任认定书认定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卢某无责任。卢某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产生相应损失。原告诉请被告赔偿医疗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等损失。
整个庭审历时48分钟,在殷法官的引导下,庭审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一气呵成,庭审顺利结束,双方代理人当庭核验庭审笔录。最后,殷法官提醒双方代理人将所有证据原件在庭后一个工作日内提交给法庭,判决书也将通过邮寄方式寄出。
在开庭前,承办法官殷程鹏详细了解案情,提前通过网络将已有证据传输给双方代理人,使双方代理人对相应证据清晰明了,确保庭审顺利。行装科对网络技术方面提供支持,确保网络畅通。院防疫办对法庭进行仔细消毒,确保庭审人员安全。
据悉,为充分发挥网络诉讼服务平台的审判职能作用,在疫情期间给人民群众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海安法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广并严格规范互联网庭审的通知》,对互联网庭审的注意事项作具体要求。目前,该院累计通过互联网开庭4件,均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赞赏。
如皋法院
互联网庭审实现全覆盖
2020年2月10日,如皋法院所有庭室均已具备互联网开庭条件。
2月3日上班以来,如皋法院各部门充分利用微信群聊、电话、短信等在线方式开展审判执行工作。
2月6日上午,如皋法院首个互联网法庭启用,速裁庭法官通过互联网智慧庭审系统,开庭审理两起案件。
针对试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行装科技术人员利用周末时间,经过紧急安装调试,目前已实现全院互联网庭审全覆盖,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庭审工作。
如东法院
穿越“疫”线,法槌在“云端”敲响
2月13日上午,如东法院第九法庭内,正在进行一场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齐刷刷佩戴口罩严阵以待,当电脑屏幕出现原被告双方的影像时,法官敲下法槌宣布开庭,清脆的锤音回荡在法庭上空,更响彻互联网的云端。
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这一幕画面出现在如东法院审判法庭的大显示屏上,诉讼参与人各自在家中对着电脑或手机,在法官主持下进行着一场在线诉讼。
庭审前,该案承办法官缪战春详细了解案情,提前通过微信将已有证据传输给原被告双方,使双方对相应证据清晰明了,确保庭审顺利。行装科对网络技术方面提供支持,确保网络畅通。物业对法庭进行仔细消毒,确保庭审人员安全。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佩戴好口罩,做好防控保护。开庭时,空旷的法庭只有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案件当事人均通过手机APP接入庭审系统。
手机客户端
庭审中,网上庭审有别于传统的现场庭审,法官特别告知当事人:“本次开庭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即为作为庭审录音录像。庭审发言请讲普通话,注意靠近话筒发言,声音清楚明亮,内容准确完整。”随后庭审按照程序规定进行,双方当事人陈述诉讼请求和答辩意见,进行举证质证,并围绕争议焦点展开庭审辩论。整个庭审采用视频方式进行,辅以语音识别技术,庭审完整、流畅。
庭审后,法官按键闭庭,系统自动上传庭审笔录和视频,全程记录并保存了案件审理过程。本次开庭实现了当事人足不出户、程序流程全在线完成、审理过程规范有序,取得较好的庭审效果。
显示屏端
在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诉讼”的方式,做到网络开庭“不见面”,有效避免了过多的人员接触。审判工作“不打烊”,公平正义“不迟到”,穿越“疫” 线,法槌敲响在“云端”,这样的开庭方式,既安全又高效!为智慧法院点赞!
防疫、审判“两不误” 海门法院开启“云庭审”
诉讼代理人评价
“原、被告代理人,能听清吗?”“可以。”“好,现在开庭。”2月12日上午,海门法院首次通过网络开庭的方式,开启“云庭审”新模式。
这是一场特殊的庭审。与以往庭审不一样的是,本次庭审真正“到庭”的只有审判员葛娟和书记员姚丹,原告和被告席都空无一人。在庭前准备阶段,葛娟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了细致沟通,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同意的基础上,耐心指导原、被告诉讼代理人手机下载安装APP,并说明进入南通法院互联网庭审系统参与庭审的方法。
开庭前,法官、书记员提前到达审判庭,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调试好设备,确保信号稳定。9时整,三方线上同步视频进入庭审程序,线上开庭正式开始。整个庭审过程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此案为房屋租赁纠纷,案情相对简单,原被告双方均未“到庭”,原、被告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均为特别授权。庭审持续约1小时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最后经审判员和原、被告诉讼代理人进行了电子签名确认,首次网络庭审顺利结束。
庭后,双方诉讼代理人均为这种“云庭审”新模式点赞,纷纷表示在家就能开庭,便民利民的同时确保了疫情下的人身安全,还能加快纠纷解决进程,是一举几得的创举。当日,海门法院通过互联网系统远程开庭共4起。
海门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现“云立案”、“云庭审”、“云信访”……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海门法院在防疫一线奋战的法官、书记员们从基层一线迅速赶到法庭转换角色投入到案件审理中,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保障当事人合法诉讼权利的基础上,开启“云庭审”,确保防疫、审判“两不误”。
启东法院
启用互联网法庭“云庭审”
“双方当事人能听清楚吗?能看到画面吗?好的,我们现在开庭......”
2月12日下午,启东法院首次通过互联网法庭审理案件。疫情防控期间,启东法院多次通过微信文字、微信视频等开展案件调解工作,有效保障群众司法需求。为更好推动网络庭审规范化,启东法院引入互联网法庭,实现三方线上同步沟通交流。
该起离婚纠纷由立案庭庭长孙驾飞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及委托诉讼代理人通过APP进入南通法院互联网庭审系统参与庭审,不需要到达法庭实地现场。庭审系统将承办法官、原告、被告三方画面实时呈现在显示屏上,庭审笔录画面也被同步展示以便三方查看,庭审程序则与线下实地庭审一致。
该案庭审共持续30分钟,当事人双方通过视频进行了证据交换质证,庭审结束后,双方并对庭审笔录进行了线上核对、电子签名确认。互联网法庭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庭审视频在庭审结束后即可下载。
后续,启东法院还将继续完善互联网法庭审理规范,充分引导当事人通过互联网参与庭审,实现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庭审的常态化、便民化,为当事人提供包括网络立案、网络庭审、网络信访、网络执行等“互联网+”司法服务。
通州法院
疫情诉讼“不见面” 远程调解排民忧
“好,那本案通过此次视频调解顺利结束,疫情期间请大家保重身体。”随着话音落下,通州法院第十三法庭内线上调解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李某与钱某原系一对夫妻,后因感情问题李某二次向法院起诉离婚。主审法官葛娟受理此案后,依法向被告钱某住所地邮寄起诉状等相关材料但均被退回,原来起诉状上的所有联系方式全部已失效。审理时间眼看就到,又加之肺炎疫情影响,原本就难找的当事人这下更难找了。特殊时期不能实地走访,葛娟便紧忙电话联系原告,企图寻找双方共同亲友,以便找到被告。后经多方辗转,终于找到被告小姨代为联系当事人。通过与其再三沟通,上班第一天,被告终于打通了葛娟的办公电话。承办人紧抓机会,耐心与原被告双方通过电话交谈,了解二者离婚中存在的种种分歧,经过耐心劝说,双方同意约定时间调解协商。
2月13日,整理好卷宗资料的葛娟一早来到院本部十三法庭,终于通过远程视频将找寻许久的原被告聚集起来,仅仅用15分钟便将这起案件化解庭前,排解了当事人忧虑。
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时期,原本可以当面开庭诉讼的案件不得不延期。但为了便民利民,通州法院积极采用网上立案、远程开庭、线上查控、电话调解等方式,有效避免人员聚集,既第一时间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又及时化解后顾之忧,真正让人民群众少跑腿、多办事,享受智慧法院带来的便捷与暖心。
崇川法院
自主构建“宅”庭审新模式
鉴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为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带来的扩散风险,崇川法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自主构建了远程庭审系统,并于2月7日上午成功完成首例远程庭审案件的审理。
该案为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某化学品有限公司作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将其他保证人作为被告主张追偿权,要求其他保证人承担相应的清偿责任。由于该案采用了公告送达的方式,如果受疫情影响延期审理,则需重新实施公告送达,至少60天后才能继续审理。但采用网上开庭的方式如期审理,既可消除因疫情可能带来的人员流动风险,又能有效节省司法资源。
本次远程庭审中,经过充分的意见征询,陪审员、原告、被告方均无需到法庭现场参与庭审,改为在家中通过视频方式远程参与。利用云视频技术,整个庭审过程画面流畅、语音清晰。庭审结束后,当事人通过电子签名技术在笔录上签字确认。整个庭审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并能进行在线直播同时提供下载功能。
近年来,崇川法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智慧法院建设,先后启用了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庭审等在线诉讼服务功能。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对外诉讼服务场所暂时关闭的情况下,这些在线渠道成为司法便民服务的主力军,实现了“司法服务不打烊”。
防控疫情庭审不停 港闸法院网上开庭全面推开
2月10日上午,一场特殊的庭审在港闸法院212法庭进行。法庭里,法官和书记员端坐在庭审席上,而诉讼双方当事人却在各自家中及办公场所参与这场庭审。在“疫”势汹汹的当下,三方依托智慧庭审平台,仅用一台电脑或手机就实现了网上“云”开庭,既避免了人员聚集流动,又能充分、及时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当天的庭审中,承办法官先登录庭审系统生成庭审码,庭审码自动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当事人手机上,当事人根据短信提示进入网上庭审系统页面或下载手机APP,输入庭审码即登录系统参与庭审。
“原被告,屏幕上的法庭纪律都看清楚了吗?”“好,现在开庭!”
据了解,该案系一起物业合同纠纷,被告徐某因故拖欠物业费九千余元,物业公司将其诉至法院。在承办法官释法明理与耐心劝说之下,双方最终同意共同作出让步,并达成了调解协议。庭审过后,书记员即刻上传了庭审笔录,借助平台电子签名技术,双方当事人对笔录当场进行了签字确认。庭审全程画面清晰流畅,操作方便快捷,当事人对这种新颖的庭审模式很是认可,用户体验度和满意度较好。
面对严峻的疫情,港闸法院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将线下诉讼活动全面转向线上,充分利用江苏移动微法院、江苏微解纷、微信视频软件等在线平台,积极引导安排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开庭、质证、调解等诉讼活动,截至目前,港闸法院共处理互联网立案申请14件,网上开庭7件、调解4件。日前,该院还通过远程视频审结了全省首起防疫物资诈骗案,并通过网络全媒体直播,收获了广泛关注。
战“疫”进行时 开发区法院开启网上庭审模式
2月10日上午9点10分,开发区法院首例通过智慧庭审平台进行网络审理的案件正式开庭。
庭前,审判团队与案件当事人进行了细致沟通,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耐心指导当事人使用南通开发区人民法院智慧庭审平台,提前进行多次调试,确保网络庭审顺利完成。庭审过程中,法官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身份核实、宣布法庭纪律,充分保障当事人陈述、举证、质证、辩论等权利。庭审现场系统流畅、画面清晰,当事人在法官的指导下,完成举证质证等各项程序,并通过系统阅看庭审笔录,确认无误后通过电子签名予以确认。
庭审结束后,各方当事人均表示网上开庭方便快捷,免去了奔波之苦,又保障了健康安全,当事人通过视频向法官竖起了大拇指,为南通开发区法院主动作为、便民利民的司法举措点赞。
开发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亚峰十分重视网络庭审工作,庭审前对信息技术部门保障网络畅通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坐阵庭审现场,确保网络庭审顺利进行。
截至2月13日,网上开庭审理3起民事案件,其中1起案件当场调解结案。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南通开发区法院及时调整部署工作,依托多元化立案、互联网法庭、在线调解等智慧法院成果,努力做到战“疫”开庭两不误。2月3日至13日期间,南通开发区法院办理网上立案申请124件,办理邮寄立案24件,并通过12368热线电话有效解答群众诉讼问题,对于当事人普遍关注的特殊时期如何网上立案、如何转交诉讼证据、如何联系法官等事项均进行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