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判决是指在一方当事人无故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仍不中止案件的审理,而继续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诉讼行为。当事人一方无故不出庭,或中途退庭,法院可以对一方当事人进行调查审核证据,并对不出庭当事人提供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后,依法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9条、第130条、第131条第二款对缺席判决作了明确规定。第129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第130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第131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的情况有:1、原告无故不出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被告提出反诉的;2、法院裁定不准撤诉、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3、被告依法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4、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被告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5、借贷案件中,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经法院立案后公告传唤,公告期满后,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6、离婚案件中,原告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经公告送达传唤仍不到庭的,经开庭审理,可缺席判决。

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弊端

缺席判决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这一制度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结案率,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民事诉讼法对此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在审判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我国在立法上,只规定了可以使用缺席判决的情形,却未对具体的程序和审理方式作出详细的规定,由于立法的不明确,在缺席判决制度的具体设计和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以下缺陷。

一是我国的缺席判决制度偏重于实体公正,忽略了程序公正。主要表现在,法院在一方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仍要查清案件事实才能作出判决,法院判决的依据不是到庭一方的陈述,也不是缺席一方的诉讼材料,而是法院依职权调查的证据。法官陷入了主动查证的活动之中,法院代替了缺席被告的位置作出防御,将缺席案件变成法院和原告之间的诉讼,使当事人对法官的中立地位产生质疑。

二是对缺席判决的适用程序未加限制。笔者认为,在简易程序中不能适用缺席判决。原因有两个:一是在诉讼过程中被告缺席会使原告方的主张缺少抗辩,体现不出简易程序简便易行的特点,另外简易程序由法官一人独任审判,在案件定性和适用法律上也容易出现偏差。适用普通程序,由合议庭成员共同对案件事实及适用法律把关,可以弥补因被告缺席而造成的权利失衡。二是简易程序中可以用简易方法随时传唤当事人,这与缺席判决必须用传票传唤的规定相矛盾。

三是对缺席一方当事人的上诉权未加限制。在我国,无论缺席一方当事人的缺席原因如何,缺席被告只要不服判决,一律有权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这样的做法对到庭一方当事人显然是不公平的。有些被告出于恶意利用缺席判决制度这一规定,无故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一审判决后再提出上诉,以此达到拖延诉讼时间的目的。如果纵容这种现象漫延而不给予相应制约,既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也违背了我国司法公正、高效的原则,同时人为地增加了原告的诉讼成本。笔者认为应对故意缺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被告的上诉权利加以限制,因为被告故意缺席,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处分自己的权利,未经许可中途退庭则是以一种消极的作为方式处理自己的权利,二者均应视为被告放弃了自己在诉讼上的权利,法官可以就原、被告提供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判决,原告败诉的可以上诉,被告败诉则不允许上诉,因为根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被告已经放弃的诉讼权利不得在二审程序上实现。

缺席判决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注意审查开庭传票、应诉通知书及起诉状副本等是否已经严格依法送达给了缺席的当事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如果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8条、第79条、第80条、第81条、第82条、第84条规定依法送达就不能盲目缺席判决。

二是要注意审查是否给受送达人留足答辩期。只要当事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答辩期,必须在应诉通知书及起诉状副本送达之日起,满15日后才能开庭,公告送达的,在公告期满60日后,再给其15日的答辩期。

三是要注意审查当事人未出庭是否有正当理由。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如不可抗力)没有到庭,或者当事人已在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或者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等待答复等情形,只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2条规定,延期审理。

四是要注意审查未到庭的当事人是否是必须到庭的当事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2条规定: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扶育、扶养义务如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因此,如果必须到庭的当事人未到庭,法院无法查清案件事实,只能延期审理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采取拘传措施。如果不是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可以考虑缺席判决。

五是要注意查明案件事实,案件事实确实无法查明的,要依照证据规则,确定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缺席判决的案件上诉后有相当部分出现改判和发回情况,虽然有的是因当事人提供了新的证据,不属一审错误,但二审的结果还是改判或发回。所以缺席判决一定要慎重使用。庭审中要从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方面全面审查当事人所举证据材料,从而认真查明案件事实,切不可盲目缺席判决。为查明案件事实,法院可以指导当事人举证、或向法院提出调查申请。如果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和请求,可以缺席判决支持其诉讼请求。如果案件事实确实无法查明,要依照证据规则的规定,确定由负有举证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六是要在判决书中要注意引用缺席判决法条。凡是缺席判决的案件,判决书中一定要注意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0条等条款。引用时要注意引用顺序,即先引用程序法,再引用实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