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法院分析法官人身安全保障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作者:张明广 发布时间:2007-09-25 浏览次数:1519
近年来,滨海法院在执行工作中,每年都遭遇到或大或小的暴力抗法事件,且此类事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情节上,也日趋严重,暴力抗法事件对法律权威和法院执法形象带来了极大损害。
一、法官人身安全保障遇到问题的主要表现:
1、人群特定。法警大队、执行局和民事、刑事、基层法庭审判一线的同志是遭遇人身安全问题最多的群体。特别是法警大队和执行局,去年该院遇到的较严重的暴力抗法事件中,法警大队和执行局就占到82.4%。
2、地域特定。暴力抗法事件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事发地点多发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小商品经济发达,群众作风比较大胆,法律意识不强,如某基层法庭06年5月份处理的一起离婚案件,原告的亲属为达到不准原告离婚的目的,纠结80多人到法庭哄闹,谩骂法官,在法庭内抢人,当法庭派车送原告离开时,竟然堵住法庭大门不让警车出行。
3、态势严峻。暴力抗法事件手段越来越多,情况更为复杂。以往的暴力抗法事件往往局限于少数人情绪失控,偶然为之,近2年来,这些事件出现更为严重的趋势。曾经出现过在一次暴力抗法事件中,被执行人组织了60多人,将执行人员和警车围堵在执行现场,有的睡在车前,有的纠缠执行人员,有的煽动不明身份的群众加入,并在纠缠中,致数名干警受伤,执行现场非常混乱。
4、突发性强。执行局和法警大队在执行期间,经常会遇到突发性的暴力抗法事件,一有忽视,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如2006年,该院执行某化肥厂案件时,执行法官依法对该厂法定代表人实施异地拘留,后发现被执行单位有关人员伙同社会闲杂人等数十人分坐两辆轿车追赶法院警车,对执行人员殴打、抢夺执行器械、破坏执行车辆,试图将被执行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抢回,造成恶劣的后果。
二、主要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有少数人员根本不把法院的法律权威当一回事,认为对抗法院没有什么严重后果。
2、打击力度不够。对暴力抗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对大多数暴力抗法事件,往往进行司法拘留或者罚款了事,甚至部分事件,迫于外界压力,不法分子仅仅具结悔过,就不再追究,助长了一部分人的嚣张气焰。
3、执行装备滞后。法院人员不足,安检、执行等装备滞后,出现了暴力事件,无法迅速组织力量控制局面,造成被动。
4、法律不够健全。相关法律对妨害诉讼和执行行为的惩罚规定过轻,使不法分子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三、对策和建议
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在媒体上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力求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一方面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介,可使公民认识到暴力抗法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对自身的严重不利后果。
2、加强外联,寻求支持。在执行工作中,应当及时和相关部门,特别是地方党委、政府沟通、联系,寻求支持,排除干扰,消除阻力。
3、加大处罚,杜绝后患。对部分严重的暴力抗法事件,查清事实后,严肃处理,决不姑息。通过处理暴力抗法的人员,来警告其他相关案件的当事人,不可以存有侥幸心理和仿效心理。
4、加大投入,增强能力。为了预防不测事件的发生,建议在人员配备、安检措施、执行装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以应付突发事件,具体实施中应当大力提高法院装备的技术含量,增强预防暴力抗法的能力。
5、完善立法,处理有据。为了使法院针对暴力抗法事件的处理做到有理可据,建议人大以及最高院进一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完善对暴力抗法的惩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