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擦亮司法为民的“窗口”-徐州市泉山法院创建“青年文明号”纪实
作者:赵克 王妍 发布时间:2007-11-30 浏览次数:3143
徐州泉山法院立案庭是一个年轻的集体,7名干警坚持司法为民,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扎实高效的作风和真诚文明的服务,先后被江苏省高院评为“优秀文明窗口单位”、被徐州市中院评为“文明窗口单位”、被徐州市中院和团市委授予市级青年文明号,并连续六年荣获徐州市法院系统创四优评比第一名,用实际行动擦亮了泉山法院第一道“窗口”。
服务群众方便诉讼
像这样的事在立案庭还有很多。立案庭负责立案审查和信访接待工作,仅立案一项平均每天就有几十个,最多时甚至有五六十件,工作十分繁忙,可他们却没有丝毫懈怠。庭长崔钟晨说:“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一个样,但面对的当事人不一样,一个当事人也许一辈子只打一次官司,而我们最先和当事人打交道,代表着司法工作的形象,所以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失望。”
正因为如此,立案庭的干警每天都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为当事人送上无微不至的服务。整洁的着装、亲切的微笑、礼貌的问候,让立案大厅洋溢着温情;笔墨纸张、饮水机、雨伞,多种便民设施为前来立案的群众提供了便利;免费提供的诉讼风险提示书、诉讼期限告知书、诉讼监督告知书和循环放映诉讼知识的大屏幕电视,让当事人全面了解法律诉讼事项。针对经济困难的群众,负责立案的同志还想方设法为其争取减、缓、免诉讼费用,有的交完诉讼费后没钱回家,立案庭的干警还自掏腰包为其支付路费。
为了让行动不方便的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到法院立案打官司,立案庭还推出了上门立案的便民服务措施。有一次,负责立案的同志接到一对老年夫妇的求助电话,说他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请求法院帮助他们立案处理一下邻里之间的一个纠纷。立案庭立即安排经验丰富的高新强法官带领书记员奔赴大韩村上门立案。赶到老人家里,高新强了解到两位老人都已80多岁,丈夫瘫痪在床,妻子只能靠拐杖挪步,因为邻居张某翻建新房时堵塞了老两口家的下水道,屋门口已经积了十几公分深的污水,老人多次与邻居协商都没有结果,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高新强首先找到张某进行沟通,但张家态度强硬,协调不成。高新强随即指导两位老人书写起诉状,到附近的集市上为老人复印了身份证件等诉讼材料,同时与立案大厅联系,取得立案案号,将受理案件通知书送到老人手中。临走时,高新强给老人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让他们有什么事就打电话告诉他,使两位老人非常感动,说我们老夫妻俩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没有遇到像你这么好的人。
沟通化解信访难题
涉诉信访是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立案庭工作的重中之重。化干戈为玉帛,赢得信访群众的满意和信任一直是立案庭干警孜孜以求的目标。
为了把信访工作做细做实,泉山法院先后出台了《信访案件流程管理规定》、《关于确定信访责任的规定》、《重点信访案件信访案件包案的规定》、《涉诉初信初访办理的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信访工作走上了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规范化运作轨道。对于一年要接待五六千人次群众的立案庭干警来说,更是时时处处要把信访工作放在心上,他们说我们是把信访这根弦走到哪儿绷着到哪儿,就连休息聊天时谈的也大多都是信访案子怎么才能处理好。
立案庭的干警们接触信访多了,在处理信访的过程中也就总结出了一个非常灵验的经验:以诚待人,以理服人。2005年上半年,许某某的丈夫起诉要求与其离婚,许某某不同意,并经常到法院找承办法官说她丈夫在外面有第三者,表示坚决不离婚。后经过开庭审理,法庭满足了许某某的要求。但宣判后,许某某仍然不满足,经常跑到法院说法官没有教育好她的丈夫,要求法院把她的丈夫关到监狱里。2006年的某一天下午,立案庭秦红林法官正在信访接待室整理信访材料,突然门被人撞开了,许某某怒气冲冲地闯进来,大声叫嚷着:“法院不让人活了!法院不让人活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秦红林处乱不惊,先请她坐下,递上一杯水,一面安抚慰她激动的情绪,一面暗自筹划接访对策。待她情绪稍微缓和一会儿后,秦红林才耐心地询问起来。
原来,许某某因与其丈夫关系不和,已经分居一年多了,这是她丈夫第二次到法院来起诉离婚。许某某也并非不愿离婚,只是想耗下去拖垮对方。秦红林觉得双方既然已经不具备维系婚姻关系的基础,僵持下去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便推心置腹地与许某某谈了起来。她以女性的细腻,从婚姻家庭等角度晓以厉害规劝许某某,说如果确实是不可挽回的婚姻,拖着只会是两个人的痛苦;如果和平分手了,彼此也都解脱了,开始新的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沟通和交流,许某某这才改变了主意,表示同意离婚。秦红林遂趁热打铁,联系业务庭为其开庭。案子经调解达成离婚协议,当天就圆满地解决了这一信访难题。
经过干警们群策群力,泉山法院的信访工作处于规范、有序、可控的状态,涉诉信访量连续三年平均每年下降15%?20%,2006年获得了徐州市法院系统信访工作二等奖。
履行司法为民职责
立案庭的主要工作是立案审查和信访接待,但干警们却没有满足于干好这些。为了给当事人提供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他们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把能解决的问题化解在开庭前。
今年7月,69岁的林大爷来到泉山法院,因为连续几年没拿到赡养费而要把一双儿女告上了法庭。在详细地了解到林大爷的诉讼目的后,崔钟晨说:“林大爷一个人生活这么困难,早一天拿到赡养费,日子就能早一天好起来,咱们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不开庭就把林大爷的问题给解决了。”他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认同,其他同志也都分头忙开了。高坤先带着大爷去食堂吃午餐,随即赶往大爷的儿女家中送达诉状副本。到了大爷儿女家后,高新强首先讲明了事情的原委,紧接着就开始了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工作。从“百善孝为先”到赡养老人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再到不赡养老人法理难容等等,他说得入情入理,终于使林大爷的儿女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提出当即跟法官回法院协商赡养老人的事情。见到如今已经风烛残年的老父亲,林大爷的两个孩子感到十分惭愧,当即商定出承担赡养父亲衣食住行的方案,并承诺一定要让老人安享晚年。案子就这么圆满地解决了,可林大爷却依然拉着高坤的手不放,说:“你们才一天就把我这几年办不了的事给解决了,俺这一辈子真是忘不了你啊!”
为了更好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立案庭还为讨薪务工者开辟了一条维权“绿色通道”。2007年春节前夕,甘肃民工何某急匆匆地来到立案大厅,要求诉讼欠薪老板,讨回工资。接待何某的白莉萍发现他手中不但没有任何欠款凭据,更为棘手的是欠薪老板为躲债已经下落不明。为了让何某及时拿到钱回家过年,白莉萍带着书记员找到欠薪老板的发包方,耐心宣传法律和政策规定,最终终于让发包方自愿同意代为支付拖欠工资,何某当天就拿到了全部欠薪。手捧着这来之不易的血汗钱,何某满含眼泪,说不出一句话来。
泉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郝丽英说:“立案庭开展的诉前调解,一方面能节省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最大限度地缩短诉讼时间、减少诉讼费用,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其他业务庭室的压力,是一举多得的好做法。”
爱心浇灌警民真情
今年10月10日,立案庭干警们收到某小学学生小洋洋的一封来信。洋洋在信中写道:“法官叔叔阿姨你们好,‘十一’长假你们过得好吗?假期里,我白天帮妈妈干农活,晚上学习,提前好几天就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预习了新课文。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我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向你们汇报。”洋洋父亲因病去世,她和身有残疾的母亲相依为命,他们看到资助的孩子这么懂事上进,感到无比的欣慰。
多年来,立案庭干警不仅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还热心公益事业,把爱心洒向社会,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自2005年以来,他们共计捐款捐物一万余元用于帮扶困难群众、资助寒门学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蒋礼玲是徐州制镜厂的工人,遭遇下岗的她不幸又患上脑瘤,失去了工作能力,一家人仅靠她丈夫每月仅有的400元收入艰难度日,生活极为窘迫。自从去年泉山法院与蒋礼玲家结成了帮扶对子后,立案庭干警就把蒋家的冷暖挂在了心上。春节前夕,他们登门探望,送上粮油面等过节食品和1000元慰问金;盛夏时节,他们又购买电风扇送到蒋礼玲家中;中秋佳节,他们再次购置了油面等食品进行慰问。他们对蒋家的救助没有仅仅停留在“输血”上,还竭尽全力为蒋家疏通“造血”功能。立案庭的全体人员都把蒋家的困难当作份内事,通过多方奔走和各种关系,最终为蒋礼玲的儿子介绍了一份工作。目前,小伙子在一家效益不错的私营企业工作,家庭困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此,他们一家逢人便说:“我们家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全靠了泉山法院的这些好法官!”不过,立案庭的同志们说,蒋家的困难我们时刻记在心上,他们一天不脱贫,我们就一天不放弃,直到他们过上好日子。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一位老教师在给立案庭的表扬信中写道:“真情司法得民心”,这是对立案庭干警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