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美景在拼搏:记盐城市十佳法官谢爱红
作者:王成玉 谢天德 刘勇 发布时间:2012-08-07 浏览次数:1098
她,戴着一副深度眼镜,文静似水。人们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女法官,在执行局工作的五年间,执结案件593件,执结标的达3000多万元。在人民法庭工作两年多,审结民商事案件607件,调撤率均在95%以上。所办案件无一错案,无一引发涉法信访。她,就是2011年“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盐城市政法委表彰的“盐城市十佳法官”,阜宁县法院阜城人民法庭副庭长谢爱红。
对法律“白条”零容忍
谢爱红,2003年7月从立案庭调进执行局,就是从这天起,她就立誓:干“执行官”绝不打“法律白条”,自觉奉行“零容忍”。每每谈及这事,她的同事们都能如数家珍。
2008年初,28位安徽籍农民来阜宁为李某提供劳动服务,辛苦近一年,他们不能如期拿到自己该得的报酬,一气之下,他们将李某告上了法庭。经法庭调解达成协议后,李某却逾期违约拒不履行,且逃之夭夭杳无音讯。春节即将临近,农民工眼巴巴地盼着拿到工资回乡过年,情绪很不稳定。面对28位农民兄弟渴望的眼神,谢爱红主动请战,她对执行局长说;“不能让农民工兄弟流汗又流泪,我要帮助他们维权。”
法官无戏言。好一个谢爱红,借助信息网络、整整花了一周时间,查遍了李某在阜宁的人脉资源,终于在阜宁益林镇李某的亲戚家中找到了李某。
“李总,创业者谋求发展靠的是诚信、宽厚,没想到大名鼎鼎的企业家玩起'失踪术',这种做法太掉价”。谢爱红一番话说得李某瞠目结舌,额头上直冒大汗。
“谢法官,能不能这样,眼下我手头实在是太紧巴了,是不是再缓一缓?”
“不能,一定不能!你有没有想到28位农民兄弟此时正等钱回家过年呢!”谢爱红斩钉截铁地说。
“那好,我现在就筹钱给他们发工资。”
“真的没想到,谢法官只花了8天时间就把我们近30万元的工资款执行到位,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节后上班第一天,28名农民工专程来到阜宁法院,给法院送来了锦旗和一封感人至深的答谢信,盛赞谢爱红是为农民工作主的好法官。
去年冬天,一位申请人急冲冲地来到法庭,向庭长点将要求谢爱红帮他执结一起标的达40万元的交通事故赔偿执行案,并恳请她到沈阳进行财产保全。谢爱红毫不犹豫,当晚就上路了。来到目的地后,她发现申请人不能准确提供被执行人的银行帐号,一时难以尽快实施查询。
财产保全不能等,也不能拖。为此,她带着书记员在沈阳查询了10多个银行,最终在一家银行查获了被执行人一笔尚有余款20余万元的帐户,谢爱红心中那种高兴劲就甭提了。她对随同的书记员说:“申请人这下有救了,我们必须趁热打铁,尽快与被执行单位的负责人沟通。否则,这笔款子很有可能转移。”此时,他俩不顾疲劳和饥渴,匆匆买了点面包,在当天晚下班前搭车跨进了被执行单位的大门。
谢爱红的突然到来,转机出现了。被执行单位负责人被谢爱红忘我的精神与疏导技艺所感动,当场达成和解协议,40万元赔偿款一次性履行完毕,本案案结事了。申请人在收到赔偿款后感激万分,专门买了一些当地土特产送到她家中以示答谢。谢爱红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利,是我应尽的职责。但坦诚地告诉你,我对拒礼的态度,同样也是零容忍”。
纠纷不了不撒手
谢爱红在化解涉诉纠纷时总是面对微笑,凡遇百姓求助,她总是和风细雨、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划清责任、弄清是非、释明法律的基础上,让双方当事人愉快接受调解、握手言和。她在法庭工作的两年间,案件调解率高达95%以上。化解纠纷不厌其烦,纠纷不了不撒手,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谢爱红做到了。
2011年7月初,沟墩镇三合村的张老汉的儿子要结婚了,老俩口喜上眉梢。如今,乡里的年青人结婚与城里没有二样,男儿娶亲同样要有一套新房。含辛茹苦的张老汉二话没说,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八万元钱交给儿子用于婚后买房,并以儿媳纪某的名义存在银行。
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 2011年7月儿媳还未入洞房纪某却提出要与儿子“吹灯”。突如其来的婚变,张老汉犹如晴天霹雳。“不能再吃哑巴亏了!”在亲朋的支持下,张老汉一纸诉状将纪某告上了法庭,要求返还八万元房屋购买款。
纪某接到法院传票后,却拒绝对簿公堂。谢爱红心在作痛,维护张老汉的合法权益刻不容缓。第二天一大早,她独自前往纪家进行走访。
县城的公交车只能抵达乡镇,谢爱红徒步走了近十里路,于当日的上午11时才来到纪家门前,可纪家闭门上锁。听近邻说纪家人走亲戚了,过几日才能回来。
凭着多年办案的经验,她很快明白这是纪家有意“回避”。既来之则安之。谢爱红不急不忙地在纪家门口找了块砖头坐下看起书来。烈日当头,谢爱红静坐达三个小时,浑身上下被汗水湿透了,随身携带的一杯水已经渴完。是“收兵回城”?还是继续坚持?她选择了后者。
夜幕降临了,纪某一家人露面了。“谢法官,真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今天要来,天这么热让你受累了”纪某低声说。“累倒是不累,就是让我等得发躁,来一次很不易,我坦率地告诉你,你的做法不妥。按法律规定,完全可以作缺席判决,但法庭没有这样做,考虑到你们原来是相爱的一对鸳鸯,同时也考虑到你以后还得嫁人!”。
“是我的过错,法官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吧。”纪某内疚地说。
一周后,法庭准时开庭。纪某按时到庭。为妥善化解这起纠纷,谢爱红邀请了纪某所在村的村组干部及其父母参与案件调解,最终以纪某返还七万元而结案。张老汉第二天就给法庭送来锦旗,他拉着谢爱红的手说:“多谢你帮我们解了难,要不然,我们老俩口的日子真不知怎么过。”
2011年8月,谢爱红承办了一起亲兄弟房产返还纠纷案件。十几年前哥哥外出打工,并在外地定居,将其三间老屋借给弟弟居住。弟弟居住该房中已有十余年,期间对房屋进行了修缮,还建了猪圈等设施。2011年该房屋拆迁,兄弟二人为房屋返还产生争议。弟弟认为自己为修缮房屋付出不少心血,哥哥应该给予补偿,而哥哥则认为无偿借给使用多年,补偿无理。一对亲兄弟就为这件事“闹”到阜城人民法庭。
谢爱红的助手小刘两次召集双方调解,由于双方各执一词,调解无果。正当小刘发愁之时,谢爱红主动介入了。她感到本案必须运用情感调解法来解决,否则,伤害的不仅是亲情,而且影响四方乡邻的和谐。于是,她走进了这对亲弟兄中间。为让他们打开心窗说话,谢爱红给他俩讲了一段“和为贵,忍为高”的故事,弟兄俩豁然开朗。“谢法官,我们本是同根生,不能因为房产纠纷这点事,而伤了手足情,我们愿意调解和好。”
入情入理的疏导,哥哥主动提出给弟弟作了适当补偿,弟弟表示不计前嫌,这起纠纷如愿调结。谢爱红,睿智调解家产的故事至今被乡村百姓传为美谈。
挂职乐为百姓谋福
2011年初,谢爱红响应阜宁县委政法委“法官进乡镇”的号召,主动要求在陈良镇许湾村担任副书记职务,担当起脱贫攻坚、为民造福的重任。
手上一没资金、二没项目,扶贫靠“谱”吗?谢爱红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们心头的疑虑。
贫困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她在与村干部和一些农户亲密接触中找到了答案:解困帮扶不是简单的给钱了事,当下农民最迫切盼望提高法律素质,最迫切需要帮助出点子,引领他们找到致富的路子。
为此,她进村做的第一件事,研究制定了《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推出 “一户一策、个性化指导”的举措。该村3名村民沾有“晒太阳、进赌场”的陋习,长期甘困不思富。为了让他们尽快结束“等、靠、要”的懒散生活,她精心挑选一批涉赌、涉农案件在村部审理,并让这3名贪赌的贫民参加旁听。“以案析法”使3名村民受到极大的震撼,当场表态“金盆洗手”。在谢爱红的帮助下,他们办起了生猪饲养业,蔬菜大棚,第一年就甩掉了“穷帽子”,他们逢人便说:“是谢书记带着我们踏上了幸福路。”
致富潮兴起了,谢爱红趁热打铁,在该村开设了扶贫热线电话,24小时手机不关,对村民涉及脱贫项目的法律问题,第一时间登门释疑解难。
2011年3月初,该村村民刘某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缺资金,当地银行机构不肯发放贷款,故向她求助。谢爱红了解情况后,认为这个村民所种植的经济作物营利空间较小,建议重新选择经济作物,然后她又三次到当地信用社以及合作基金会沟通,最终刘某以大棚为抵押,拿到了十万元贷款,当年即还了部分贷款,还盈利了五万余元。
谢爱红挂职的村变了,连续两年实现“零诉讼”。该村负责人欣喜地说:“本村能有今天的平安稳定,谢庭长功不可没。”
在采访中,该村村委会主任告诉我们,谢爱红在本村挂职,花去的精力与功夫真不少。每月初她都要召开1次工作例会,集中听取村委会依法治村中出现的土地留转等民商事纠纷问题,共同分析研究解决纠纷的对策和措施等。每季度根据村委会工作的需要,还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涉农的法律、法规,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民事纠纷,以案释法等有效方法,教育村民学法、用法、守法,使全村村民自觉养成讲文明、严纪律、守法规的良好品德。在此同时,她还用女性的细心、热心、耐心以及女法官特有的亲和力,帮助村干部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该村的纠纷成诉率下降了90%,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人生美景在拼搏。谢爱红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向人们昭示:深植基层、默默奉献、心系百姓的法官,才使真正值得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