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社区听呼声,进入家中问需求,融入心中干实事,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紧紧抓住听民声、问民情、办民事三个环节,坚持“三解三促”与完善民意沟通机制结合,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与化解涉诉矛盾结合,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多元化接访听民声,健全完善民意沟通机

 

“吴院长,我们江南新村最近常常发生盗窃事件,连放在外面晒的衣服都有人偷,还有小区里溜狗的人多,弄得狗的排泄物到处都是,物业也不管管,您可得好好帮我们反映反映。”在江南新村住了十几年的张大妈一肚子苦水。今年315日,作为新一届人大代表的吴猛院长来到金山社区,接待社区居民,收集民情民意。

 

金山社区所在地——江南新村是镇江的老小区之一,社区居民向吴院长反映关于物业管理不到位、小区需要尽快出新、社区困难群众帮扶等问题,吴猛院长认真记录下民情,“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我们在金山风景区对面的金山湖法庭已经开始建设了,我们会结合法庭的建设,更好地为金山社区的老百姓服务。”在社区设立法律服务站,就地开庭巡回审判,为社区困难群众诉讼开辟“绿色通道”并减免诉讼费,吴猛院长坚定的承诺不仅给张大妈吃了颗定心丸,也让围观群众看到了希望。

 

4月份,该院又组织开展了“接访月”活动,以院领导为主导、业务庭和法庭庭长参加、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参与进行大接访,接待来访群众30余人。同时,建立落实了电话接访、点名约访等制度,方便群众随时来访。

 

“电话接访、点名约访制度很好,我晚上很晚下班,跟立案庭张小兵庭长联系了,他特地等我到七点钟。”因劳务纠纷长期上访的张平凡十分感动。

 

“法院接访要形成制度化,重在监督落实,真正为民解忧,所以只要有群众来反映问题,我们就要耐心倾听,并给予劝导、说服,及时给予回复。”分管立案信访的副院长马力坚信只要人人有接待,件件有答复,来访群众终会逐渐减少。

 

成员走访问民情,保障和改善民生

 

接待居民、收集民意、接访群众只是沟通渠道,落到实处还是要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该院党组沉下身子干实事,在对辖区实行分片联系,逐户走访掌握第一手情况后,与基层社区10户困难家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根据新建大型社区的需求,设立8个社区法官工作室,选派审判人员担任社区法官。“润州法院设立的社区法官真好,很多居民间的小纠纷不出社区就得到解决,法官还帮助我们对社区调解员进行培训,帮我们解决了调解员法律知识薄弱、调解能力欠缺的大问题!”杨家门社区黄玲书记对法官进社区十分欢迎。

 

火红的5月,该院集中走访慰问金山社区、琴园巷社区困难群众5户,为他们送去粮油和慰问金,给她们的生活送去一缕阳光。金山社区残疾居民于女士丈夫患病去世,儿子小陈一直是该院希望工程资助的对象,“院长叔叔:上个学期我又被评为三好学生了,考试成绩也在班级前三名……”每个新学期,院长吴猛都会收到小陈寄来的感谢信。“小陈妈妈,小陈成绩很好,我们很开心,今后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关心他的学生、生活,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告诉我们。”

 

金山社区居民姚女士身患肺癌、长期需要服药的,女儿刚大学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琴园巷社区居民沈老太年过八旬,常年孤寡,身体状况十分不好,行动也十分困难……,“你们放心,有困难及时找我们反映,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解决。大家放宽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多锻炼身体,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善做思想工作的政治处主任姚维新与困难群众拉起了家常。

 

3月,寒风依旧料峭,副院长马力陆续走访了黄山园艺厂、韦岗铁矿、工业园区内厂矿等多家企业。很多企业反映了企业改制、招工难、生产成本提高、环境污染等多方面问题。马力听后深表关切,回院后立即召集审判一线法官商量如何通过司法手段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法院联系企业工作站”由每周法官驻站一次增加到三次、法官划片区负责制、执行联动“110”、困难企业“绿色通道”、司法建议等一系列组合拳,与企业风雨同舟。

 

带案下访办实事,化解涉诉矛盾纠纷

 

“老板让俺五一节加班,俺该咋向他要工资呢?”“生完孩子后上班,厂长叫我别来了,我能起诉单位吗?”“我帮老板送货出了交通事故,是找肇事者赔还是找老板赔?”该院劳动节前夕在桃一社区设立的法律咨询台人头攒动。

 

深入社区村落,接地气才能贴民心、惠民生。该院刚设立的金山湖法庭所辖桃一社区是老小区,老年人及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家庭关系、邻里纠纷、劳动纠纷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又由于这部分人口法律知识都普遍欠缺,对日常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都无法解决。急需补充相关的法律常识。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意识,劳动节前夕,该院的流动法律咨询车开进了该小区。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解答来自餐饮、娱乐、建筑等行业外来务工人员法律咨询30人次,向周边群众发放法律宣传资料百余份。

 

“现在开庭,原告宣读起诉状,讲明具体的诉讼请求和理由……”一块法徽、一条横幅、几张条桌,一起相邻关系纠纷在五洲山村就地开庭。

 

案件的原、被告是表兄弟。两家住房共用一条巷道通行,两年前,双方因排水产生纠纷,进而发展到一方在巷道内设置障碍,不准另一方通行。导致矛盾越闹越大,进而告上法庭。

 

法院将庭审搬到了村里,并请来熟悉情况并德高望重的村中长者进来劝导和评议,主打亲情牌,最终双方当事人在法官主导、群众参与的道德评议下,都作出了一些让步,为案件调解往好的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

 

分管法庭工作的副院长尤钢自始至终都在现场观摩了庭审,他认为:将庭审搬到现场,由身边的人评身边的事,提高了村民的道德水准,起到了极好的法制宣传效果。今后再发生类似纠纷,村民心里就有了准则。

 

一幅“公正执法、信访为民”的锦旗悬挂在立案庭庭长张小兵的办公室内。当事人许某是一位三年来多次重复、越级上访的信访人,因为其房屋拆迁问题,她多次到镇江中院、市交通局、市信访局、拆迁单位等多家单位上访,并且携带汽油桶,有自焚倾向。

 

该院专门成立处理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一方面积极做许某工作,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多次与拆迁单位沟通,分析、探讨在许某拆迁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最终在法院的协调下,拆迁部门与许某达成协议,重新确定了拆迁补偿款。许某为表示感谢,特地去赶制了一幅锦旗送来法院。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三解三促”活动中,院党组共走访了七个街道、两个工业园区、三个乡镇,排查化解社会矛盾40余起,慰问帮扶困难群众30人次,提出司法建议4条,并梳理出7件当事人矛盾比较尖锐,有信访倾向的重点案件,由院党组成员进行分工,责任到人,限期化解。由于涉诉矛盾化解工作掌握了主动权,今年以来,共处理涉诉信访41件,成功化解38件。该院也被江苏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先进集体,并连续两年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一等功,今年1-7月,该院的审判质效综合指标名列全市基层法院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