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亭湖法院分析当前基层法官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李砚 发布时间:2008-04-10 浏览次数:1513
当前,基层法院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法官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现,一些法官已经出现精神忧郁、烦躁不安等心理不健康症状。亭湖法院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法官群体内部进行调研,初步分析了目前法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针对性提出了缓解法官压力,调适法官心理的方法与对策。
一、目前法官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
1、法官工作负荷重,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和消极应对情绪。当前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法官的工作任务极其繁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院的诉讼门槛不断降低,人民群众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小额财产类纠纷及非财产类纠纷利害关系人大量选择诉讼渠道解决,许多基层法院每年要受理七八千起案件。据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亭湖法院各类案件的升幅同比增加90%以上,而法官人数却严重不足,致使法官们工作负担日益加重,各种不良情绪也逐渐滋生。
2、法官精神压力加大,工作积极性受挫。首先,社会对法院和法官的期望过高。民众对法院司法职能的过高期望,使法院令当事人息诉服判的难度越来越大,涉诉信访已经成为困扰各级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而涉诉信访的多少也成了有关领导考量法院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其次,法院内部对法官的不断加压。法院内部设立了严格的法官绩效考评机制和制度约束机制,法官办案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社会政治效果的好坏,案件的结案率、调撤率、上诉率、发改率、审理时限等各项指标如座座大山压头,使法官时刻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身心难以放松,工作束手束脚,没有活力也难有创举。
3、法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法官的社会活动受限。纪律制度的高要求和法官自身的约束性、自控性,决定了法官不敢也不愿随意结交朋友,甚至如履薄冰,唯恐交友不慎,落入别人设下的金钱、名利甚至是色情的陷阱。一些法官甚至刻意规避与某些职业群体如律师等的交往或出入正常的社交场所,在生活中的束手束脚,使法官在紧张工作之后的疲惫身心得不到及时的舒缓和调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官的身心健康。
二、缓解法官压力,调适法官心理的方法与对策
1、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由专家门诊来缓解法官内心的心理压力,而因为某些原因不愿意直接面对面咨询的,则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拨打心理咨询热线。
2、及时掌握法官思想动态,适时予以帮助调整。法院要时刻关注法官的思想状况,做好法官的思想引导工作,尤其要注意在对法院内部人事改革、人员变动、法官职务晋升任免、岗位竞聘等作出特别部署时法官的思想动态。要适时开设心理讲座,净化心理,开阔视野,疏导和排解法官因繁重的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压郁烦恼。
3、大力弘扬先进,为法官树立工作榜样和精神路标。树立一批法官身边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引导激励法官以他们为榜样拼搏进取、干事创业。
4、对拟任用法官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对于拟选进法官队伍的人员应检测其心理素质,测试不合格的,即使考试成绩再高,也坚决不予录用,确保法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保证法官有较高的心理素质。
5、营造健康和谐的法院文化。通过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画摄影大赛、棋牌比赛、歌唱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引导法官在工作之余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从而改变不良心理、转移不良情绪,培养法官豁达开朗的心胸,保持法官平静愉快的心情。
6、建立法官休假休养制度。根据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法官年休假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安排法官休假,同时将公费休养作为对法官的一项激励措施,利用年休假时间分期分批安排法官公费休养,缓解法官身心压力。
7、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目前,基层法院的工作不仅要接受来自地方党委、政府的评估考核,还要接受上级法院的考核。有些考核内容与审判工作的性质、规律不相符,如果仅以改判率、发回重审率论质量,以结案率、审理天数论效率等,将致使基层法院忙于应付,使法官身心俱疲。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评估体系,是值得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法院认真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