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告示“通缉”骗财男友的行为应当定性为侮辱罪
作者:闫君 发布时间:2008-04-23 浏览次数:1414
据《佛山日报》
广东南日律师事务所律师谌来业表示,该女子行为不合法也不理智。在民事上来说她很有可能构成诽谤,如果行为严重的还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对方确实拿了她很多钱没有归还,可以按照民事案件向法院起诉。如果发现对方是骗财,已构成犯罪的,应向警方报案。笔者认为谌律师说法可能值得商榷。本案中
首先:在我国刑法中,侮辱罪和诽谤罪在同一个法律条文中,两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等基本相同,二者的不同点在于犯罪的客观方面:第一、侮辱的方法可以用暴力方法,而诽谤不可能用暴力方法;第二、侮辱表现为公然对被害人进行嘲弄、辱骂等令人难堪、损害人格尊严的行为,并不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而诽谤则必须使捏造有损于他人名誉的事实并加以散布的行为;第三、侮辱行为必须是“公然”地进行即当着公众的面进行,而诽谤则可以使私下的,但只有使第三人或公众知道的方式散布捏造的事实即可构成。在本案中,
其次,关于界定侮辱的标准:构成侮辱必须存在主观恶意。事实是客观的,意见是主观的。事实只有一个,意见则可能有多种。事实的真假较为容易确定,而意见的对错有时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把诽谤界定在事实虚假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正是为了排除不正确,甚至主观的个人意见构成诽谤的情况。在言论自由和名誉权保护的平衡上,如果言论的性质只是表达个人主观意见而不是陈述事实,就应当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是法律区分诽谤与侮辱的目的。这样侮辱与诽谤的区别也可以转化成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的区别:比方说你无端指责一个医生杀人,就应当属于没有事实根据的诽谤;但如果一个医生对病人实施了安乐死,那么无论你是指责他杀人,还是赞扬他发扬人道主义,就都属于表达某种主观意见。事实问题是可以查证的。事实问题不对即错,只有一个标准。一旦虚假陈诉,就构成诽谤。意见则不然。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同时,每个人对同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意见的好坏、优劣没有唯一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进行评论。评论必须遵循一个“合理尺度”,那就是不能构成对评论对象的侮辱。只要评论没有超出“侮辱”这个尺度,就不能认定为侮辱。结合本案,
综上: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