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苏州古城西侧,太湖之滨的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着1500余家外资企业和6800余家内资、民营企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超过30万务工人员挥洒汗水,谋生创业。这些早已超过本地人口数的新苏州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必然也会发生众多矛盾纠纷,乃至违法犯罪,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维护合法权益,使之安居乐业是苏州高新区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摆上了区法院党组的议事日程。20077月,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专门制定了《关于开展为新苏州人维权活动的实施意见》,出台21条工作措施,一年来,在这里发生的众多鲜活的维权事例吸引了记者专程采访。

“维护好人民权益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新苏州人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应当是司法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虎丘法院的王侃院长对记者说,开展为新苏州人维权活动,就是我院依法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法律宣传咨询:提高新苏州人的维权能力

625,虎丘法院再次到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一条街上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刚到苏州的22岁河南小伙子小李得到了一本《新苏州人学法守法用法问答》的宣传册子和一张法律服务卡,这本《问答》宣传册的内容包括公民权利义务、暂住规定、《劳动法》相关规定等与农民工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而法律服务卡上则公布了法律援助、劳动投诉、法院立案咨询等相关部门的电话。法官的现场法律咨询更让他心里有了底:了解了这些法律知识后,我们在高新区打工就不怕权益被侵害。

由于“新苏州人”大多来自外地农村,法律知识缺乏,维权能力较低。虎丘法院党组意识到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是提高新苏州人的维权能力,预防矛盾纠纷发生的有效办法。一年多来,该院不但定期组织法官到景山公寓、国环物业等新苏州人集宿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免费赠阅维权手册和法制读物等材料,还派出多名法官担任司法局设立的新苏州人法制学校的老师,举办法制讲座5次,听众超过千人。讲课结束后一些新苏州人还围着法官咨询问题,法官都一一予以耐心解答。

与“新苏州人”调委会衔接:化解纠纷的快车道

20076月,高新区在各镇、街道、社区、集宿区设立了41家新苏州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调解涉新苏州人的各类纠纷。虎丘法院党组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法院调解必须迅速与新苏州人调委会实现衔接,才能有效提高为新苏州人维权的效果。依托原审判服务进社区活动建立的与社区调处中心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例会制度、重大矛盾纠纷互通制度、指导调解制度、委托与协助调解制度等迅速建立起来,涉新苏州人纠纷调处工作驶上了快车道。

安徽人老刘在苏州某建筑公司打工多年,20058月他不慎从工棚楼顶摔下导致双腿残疾。 20069月。老刘和建筑公司和包工头在法院达成调解协议,共一次性赔偿10万元。此后由于长期卧床,老刘腿上的伤口开始溃烂,原先的赔偿远远不够后续治疗费用。无奈之下老刘只得再次来到虎丘法院。虽然当年的案件早已调解结案,但知道了老刘的现状后,法官立即和当地社区的新苏州人调委会联系,在社区就地进行调解,经过多方努力,最后建筑公司和包工头同意再支付给老刘15万元。

在苏州高新区,法院和新苏州人调委会已成为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维权最信任的机构,这两者之间工作的密切衔接则使调处工作更加快捷高效。20076月以来,法院与新苏州人调委会联合调处和化解纠纷达40余起,工作衔接呈常态化。

诉裁对接:新苏州人劳动权益的保护网

新苏州人在高新区就业,主要在外资企业,劳动争议成为新苏州人涉诉纠纷的主要类型。如果就案审案,只有个案效果,维权意义不大。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劳资纠纷,虎丘法院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启动了“诉裁对接”机制,联合进行调处纠纷、走访企业、法制宣传和调研建议等活动,为新苏州人织就劳动权益的保护网。

去年,辖区内某企业一百多名员工先后因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并在经过仲裁后又纷纷诉至法院。法院和劳动部门都关注到这一动态,在联合调查的基础上向公司发出司法建议,针对公司存在的加班工资发放、工伤损害赔偿等方面的问题建议重新规范。公司很快对原有计件工资制度作了改进,还补发了全公司2000余名员工的加班工资,一度紧张的劳资关系得到化解。

太阳照常升起,他们,终将成为我们。在苏州高新区,外地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与本地人一样受到有力的司法保障,这些新苏州人正在为苏州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