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儿我都是一个兵-记东台市优秀共产党朱长清
作者:刘平 发布时间:2008-07-28 浏览次数:3041
“到哪儿我都是一个兵”。熟悉朱长清的人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初见老朱,第一感觉是他的普通与朴实。相处久了,不穿军装的他从骨子里透出的那股军人的精气神,让每个人为之折服。
1997年,在部队摸抓滚打了16年的老朱转业到地方。卸下中校军衔的他,成为东台法院的一名书记员。11年来,老朱扎根在距市区70公里的唐洋法庭,在书记员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人们听不到他一句怨言,常常看到的是他那真诚、憨厚的微笑。
学业务甘当新兵。老朱转业前已担任了四年正职营长,指挥几百号兵的他来到法院后,人们在他身上看不到什么角色转换的过程,他迅速进入了角色,成为一名谦虚的“新兵”。他一丝不苟,从书记员最基础的工作技能学起。进入21世纪,法院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庭审记录逐步实现微机录入。为了做好庭审记录,老朱虚心向小同志请教,每天晚上加班练习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老朱的录入速度就达到了庭审同步记录水平。院里每次组织书记员考核,年龄最长的他成绩却都排在前列。在部队,老朱没系统学过法律。只要有一点空闲,他都会拿出法律书籍认真学习。曾有人问他:“你这么大年纪了,干嘛还要这么用功?”他笑笑:“法院工作严谨、公正,来不得半点马虎。我半路出家,不学怎么行啊?”11年时间里,他配合办案2000多件,从未出现差错。
法庭里的勤务兵。自从来到法庭,老朱就把这里当成了家。十一年如一日,法庭内的卫生、后勤他主动承担。每天早上,其他干警到庭上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洁净的地面。来到二楼,灌满的热水瓶整齐地摆放在办公室门前。这些都是朱书记每天必做的,法庭里里外外被他收拾得井井有条,花圃草坪也修剪得整整齐齐。法庭的食堂前面有块空地,老朱利用早晚闲暇,把它变成了品种繁多的菜园子。有了这个菜园子,同事们每天都能吃上绿色的时鲜蔬菜。老朱说:“对法庭有感情了,就象自己的家,干干净净的更象家。”
群众心中的子弟兵。对老百姓,老朱有着一付热心肠。礼拜天、节假日,老朱总会来到法庭办公室,主动当起义务信访接待员。对群众的询问,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倾听,仔细解答。尽管很多时候来访者所反映的问题不在法庭管辖范围内,他也真情相待,为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出主意、想办法。一个寒冬的晚上,法庭来了一老一少。这么晚了,老朱赶紧把人迎进屋里询问缘由。老人已八十多岁,这些年一直一个人过,现在腿脚不方便,需要人赡养,和老人一起来的是她侄孙女。老人有三个儿子,住所离老人独居的地方很远。老朱问清情况做完笔录后,立即找来车送老人去儿子家。车子到了距老人儿子家三里多路的地方便只剩下小路,老朱二话没说,背起老人就走。到达时,寒风里的老朱满头是汗,老人的儿子见此情景十分感动。老朱抓住机会,做起了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三个儿子写下保证书,承诺轮流赡养老人。
年轻人眼中的老兵。11年了,从唐洋法庭进进出出的年轻书记员一批又一批,他们都尊敬的称老朱为“师傅”。对待年轻人,老朱就象当年带兵一样认真、负责,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悉心传授。记得一年前,我刚到法庭时,对什么都很陌生,站在一边插不上手,心里干着急。老朱看出了我的心思:“来,小刘,跟着我装订卷宗。”老朱就从最基础的开始教,从整理材料到填写目录,有条不紊的介绍,并让我上手做,他则在一旁细心指导。老朱从不摆老资格,而是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
今年七月,朱长清被东台市级机关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战友们闻讯纷纷打来电话祝贺,电话这边的老朱竟有几分腼腆。“我其实没做什么,我只是从没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兵。”他淡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