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唤起人间真情, 法理情理就能兼容”
作者:慈延年 杨梅花 发布时间:2011-08-16 浏览次数:1088
这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清晨,一位衣衫褴褛、浑身瑟瑟发抖的耄耋老人,步履蹒跚地迈进了信访工作室。这位齐姓老大娘因儿子不尽赡养义务、判决后难执行,请法院帮她从儿子那里讨几个养老钱。
见到数九寒冬依然穿着单衣的齐大娘,陈玉浩立刻掏出当时身上仅有的117元钱交到齐大娘手中:“先买件棉衣要紧。”
齐大娘冰冷的双手接过这带着温暖的117元钱,老泪纵横:“陈法官,你比俺儿子对俺还要好啊!”
像这样的事情,在陈玉浩接访的6年多里,不胜枚举。这些“小事情”,他做得很认真很精心,让来访者一次又一次感动。对此,陈玉浩有自己的体会:“态度决定一切。法院代表着公平正义,信访工作又是群众工作,要做好信访工作,就得待信访当事人如亲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只有他们的心结解开了,我心里才觉得踏实。”
他用坦诚的心
尊重每个来访者
细节决定成败。在市中级法院档案室内,存有200多本接访日志,记录着陈玉浩接访的每一位当事人的详细情况。2000多个日子过去,如今,只要提到某个信访当事人的名字,陈玉浩依然能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
“信访当事人是谁?接访人又是谁?说到底,都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只是因为社会角色的不同,信访当事人遇到了特殊困难需要解决,才有了接访人与信访当事人的关系。”在陈玉浩的眼中,虽然来访者目的不同、性格迥异,甚至有些人的态度很不好,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对每个人展现同样的微笑。
80多岁的史为新老人,一生爱管不平事。近年来,他先后以村委会等调整土地不当为由提起多个诉讼,并不断到法院信访。史大爷不太注意个人卫生,身上气味特别难闻,每次他一到信访室,其他信访人都忍受不了他身上难闻的气味,纷纷离开。陈玉浩却照常认真阅读其信访材料,询问信访缘由,对其提出问题作详细回答,直至其满意离开。信访当事人赵士信被陈玉浩善待来访群众的言行所打动,特意请一位书法家为陈玉浩题写“铁肩担道义”,送给信访工作室。
很多来访人说,点滴小事心中难忘。当事人老欧是位特级伤残军人,每次他来法院,陈玉浩都要接送下楼……
“作为一名接访员,只有真诚尊重每一位来访群众,才能对得起胸前的天平,对得起自己的职责。”陈玉浩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起初,对陈玉浩的这种态度,一些人心中多少有些不解。“但是看到他坚毅的目光、诚恳的态度,就知道他是为了事业。我们打心里佩服陈法官的为人处事原则。”如今,在徐州两级法院的法官中,只要提到陈玉浩,大家都会表现出油然而生的敬意。
市中级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单云娟说,无论时间多早多晚,只要有信访者来,陈玉浩都要见见,听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他真正做到了对每个信访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常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他却倾注了大情感,对每件事总是一丝不苟。陈玉浩真正起到了表率作用。”
他用亲人般的情感
为来访者解难
“只要有了待当事人如亲人的态度,就会事事处处为当事人着想,千方百计替他们排忧解难。”陈玉浩心中,一直坚守着这个朴实的追求。
2006年5月8日,宋云第一次见到陈玉浩。当时,她正为母亲吴女士的房产纠纷案东奔西跑。吴女士的丈夫宋先生病故,宋先生与前妻所生的子女和吴女士共住一栋二层楼房,生活产生矛盾,后诉至法院。法院按照规定,将房屋一分为二,二楼归宋先生子女所有,楼下归吴女士所有。
问题随之而来了。因为楼梯在吴女士房内,长此以往,两家矛盾激化。无奈之下,吴女士的女儿宋云找到陈玉浩。
宋云回忆说:在法院接访室内,一个表情始终温和的法官,正在给当事人讲解,屋内屋外,挤满了人。法官不慌不忙,耐心细致,每句话都说到当事人心坎上。渐渐地,我那颗愤怒的心平缓下来。
在交谈中,陈玉浩拿出法律条文给宋云解释,令她倍感温暖。宋云信访几次,每次陈玉浩都会亲切地称呼她“宋大姐”。后经陈玉浩多次协调,将楼梯改到屋外,两家矛盾得以化解。
“他会被徐州百姓认可的。”宋云说:“5年没见了,他瘦了,头发掉了许多。有时候在我绝望的时候,还想到法院看他。看到他,我的心里踏实,再大的坎儿都能跨过去。”
一个“情”字,在接访中,陈玉浩有着深刻的诠释:“赡养案件有亲情,邻里纠纷有乡情,交通事故有同情,离婚案件有旧情。只要唤起当事人的心中真情,所有的恩怨都可能烟消云散。”
他用火样的心
暖化来访者心结
接访工作中,陈玉浩也遇到不少“难缠”的人,但他坚信“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至诚则金石为开”这句古语。
杜庆文是位年过七十、性格孤僻的老人,为要回争议中的房屋,他先后提起行政、民事诉讼,但证据不足,其诉讼请求未得到支持,杜庆文不断申诉。
冬季的一天,杜庆文又骑着三轮车来到法院。午饭时分,下班赶着回家的陈玉浩,看到杜老汉正啃着一个馍,便上前说,“杜大爷,这样干吃馍对身体不好,要不是家里的老父亲等我回去做饭,我就带你去食堂吃点热乎的。”
说话间,陈玉浩从口袋里掏出2元钱递过去:“这样吧,你自己到对面的饭店买碗热汤,泡馍吃比干吃馍好。”下午上班,杜老汉又来到信访接待室,对陈玉浩说:“我用了一块钱,剩下的一块钱还给你,谢谢你陈法官,你真是个好人。”
之后,杜庆文来了七八次,陈玉浩每次到吃饭时就掏一元钱给他。直到有一天,杜庆文再次接过陈玉浩的一元钱后,紧紧握着陈玉浩的手哽咽着:“我每次来,你都给我一块钱,让我吃顿热饭。我受过很多冷眼,在你这我看到了希望,我信任你。”自那以后,信访接待室里再也没见到杜庆文老人的身影。
作为信访接待员,陈玉浩每天收到当事人几十条短信和电话,每天面对信访人的抱怨声、斥责声,甚至怒骂声,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无论面对哪种情况,陈玉浩都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情也能反观出人的情感世界。在陈玉浩心中,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司法的温暖、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