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法院构建“大调解”新格局
作者:扬中市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12-09-04 浏览次数:1035
近年来,扬中法院受理的7810件各类纠纷中,进入诉前调解程序3600件,诉前调解率46.09%,成功率65.19%,其中委托调解1201件,成功率50.79%。
这是扬中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取得成就的一个剪影。
关口前移,把矛盾尽可能化解在基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院案件审理的压力。
诉讼服务点
触角延伸至家门口
有纠纷,再也不需要大老远赶到法庭去了。搭乘着诉讼服务“动车”,法官们也开始拓展 “业务”,“送服务上门”了。
西来桥的俞氏姐妹积怨颇深,甚至近期因为农田种植纠纷,一度发生肢体冲突。今年6月15日,行政庭的法官们来到西来桥幸福花苑,为当地群众解答法律困惑。看到法官来到了家门口,俞氏姐妹也前来为自己讨个说法。
经法官短短的一番调解,这对亲姐妹均表示努力改善关系,不再发生纠纷。“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法官上门为我们解决了多年来的纠纷。”握手言和的姐妹由衷感叹。
诉讼服务点,开启了诉讼服务路上的“动车组”。今年初,扬中法院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8个社区设立诉讼服务点,将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诉讼调解。
在此基础上,法院还将在全市所有社区(村)设立诉讼服务点,搭建起“法院有诉讼服务中心、镇区有诉讼服务站、社区有诉讼服务点”三位一体的便民诉讼服务网络。
诉前委托调解
当事人省钱又省时
如何实现当事人诉前调解的利益最大化?
当事人只要有调解意愿,无论哪种纠纷,总有合适的调解员来当“老娘舅”。
新坝法庭曾处理了这样一个案件:虞氏堂兄弟自祖父起,就为界址等事争闹不休。去年,虞甲以虞乙侵犯自己的河塘承包权为由诉至新坝法庭。随后,法官邀请镇、村两级组织派员参加,并点名要求虞乙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虞丙参加。
协调过程中,法官让双方当事人充分陈述了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并到现场进行了勘验。利弊关系摆在面前,虞丙在法官的引导下,也和村干部一起做起了父母的工作……晚上近8点,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在扬中市,已经成立了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三个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助群众在诉前实行委托调解。
“诉前委托调解,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审判资源严重缺乏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基层调解组织贴近百姓、熟悉当事人的情况、解决纠纷的方式也使得双方不伤和气,更利于纠纷的彻底化解。”扬中法院院长汤国生说。
诉调“共荣圈”
打通调解的新“脉络”
在诉前调解“动车”全速前进的同时,一个与第三方力量共同编织的“共荣圈”也逐渐显现出它的魔力。
2010年的最后一天,新坝法庭和辖区内三个派出所——城东、城西、新坝分别签订了和谐共建协议。根据协议,“新坝法庭应在警方处理纠纷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抓住纠纷源头化解最佳时机,共同协调纠纷,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每年,新坝法庭都要与辖区派出所签订这样的“共建协议”。
事实上,为积极拓展诉调对接新空间,市法院加强了与各部门、镇区的沟通协调,以灵活机动的形式、方法开展法律业务和调解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调解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