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周末法庭请来百名市民陪审员
作者:于英杰 发布时间:2011-10-19 浏览次数:981
法庭现场有人在织毛衣 于英杰 摄
前方是高悬的国徽,审判员和书记员正襟危坐,倾听原告和被告的激烈控辩;台下100多张椅子坐了近百名市民,有的打毛衣,有的看杂志,更多的人竖着耳朵,看官司双方当事人交锋,听到动情处,三五人交头接耳。及至法庭间歇,旁听市民们更是一拨拨冲到台前,声讨起被告的代理人来……若非置身其中,你断难相信,这是庄严的开庭现场。上个周末,记者在南通市崇川区法院的“虹桥周末法庭”目睹了这番场景。法官说,听完控辩双方交锋,再收集旁听市民主流意见,无论调解还是宣判,特别有底气;要是判偏了,市民们会打抱不平。
现场有点闹,但庭审仍庄严有序
“又是一起争房子的官司。”10月14日下午,在南通虹桥公园三楼的“周末法庭”里,法庭正前方国徽高悬,能容纳100多人的旁听席坐着近百名市民,提前赶来的看着投影仪上的案情,三五成群地在座位上议论着马上开庭的官司。此时,承办法官叶菁和书记员黄凤美走上审判席,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原告和被告双方坐到各自的席位上。
两点半,庭审准时开始。只见审判员和书记员正襟危坐,倾听原告和被告双方的激烈控辩,偶尔会用眼神扫视窃窃私语的旁听席。反观旁听的近百名市民,中老年人居多,颇有些“不安分”,有的打毛衣,有的看杂志,更多的人竖着耳朵,看双方当事人交锋,听到动情处,三五人交头接耳。记者耳边嘤嘤嗡嗡声始终不绝,若非投影仪上同步显示着双方的答辩,几乎听不清他们各自辩护了什么。
若非置身其中,断难相信这是庄严的开庭现场倒是法官、书记员和法警不动声色,似乎习惯了这样的场景。近两个半小时的庭审过程中,因为旁听席一度太嘈杂,法官不得不提示了一下法庭纪律,但仅此一次。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周末法庭”的最大特色。就在这样的氛围里,案件有条不紊地审理着,一个多小时后,庭审告一段落。
庭审间歇,旁听居民围着被告理论
及至承办法官宣布暂时休庭,让原告和被告就调解进行协商时,不光旁听市民纷纷拥上前来与法官、原告和被告说案论理,市民陪审员也不甘寂寞,三五成群讨论后,径直找被告代理律师理论起来。
“我们觉得被告不占理,他们看房价涨得厉害,就说原来房子产权证找不到了,肯定故意撒谎,只是找借口重新办理产权证,好把房子弄回来。你说这不是诈骗吗?”73岁的市民陪审员吴俊大爷说。旁边来自虹桥北村、虹桥新村、虹桥西村的十多名居民也连声附和,支持原告方。
眼见市民陪审员和不少旁听人员围着自己理论,被告代理律师似乎有些吃不消,质问是不是原告找来的托儿,来撑场子。没想到,吴俊等市民陪审员听后有点恼火,当场从随身袋子掏出一本红色证书,“我们可都是法院正式聘请的市民陪审员,只会依据事实说话,绝不会肆意偏袒哪一方。可不要误会”。
在老百姓身边,审案判案都特有底气
承办法官收集市民陪审员和旁听群众意见时,他们一边倒地支持原告。10月17日,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使原告成为房子名副其实的主人。
据介绍,虹桥公园周围有五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万多。崇川区法院看到这儿旺盛的人气,去年设立周末市民法庭,利用周末时间,由南通港法庭的法官来开庭,周三张贴公告,通报案件名称、简单案情、承办法官等内容,吸引市民旁听。周边居民极为踊跃,每次开庭都有近百人参加。
可以随时进出;可以打毛衣;可以交头接耳轻声议论没错,这就是“虹桥周末法庭”的庭审现场。整个庭审看上去有些乱,但用“虹桥周末法庭”法官的说法,正体现了这儿连着草根,接着地气,闹哄哄的现场其实隐含着一种民意。有了这种民意支撑,法官宣判都特别有底气。
正因“连着草根,接着地气”,法官才有了这种底气。记者感觉到,这种底气也是新闻媒体,尤其是一线记者所需要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说到底,就是要记者采访调查写作,实实在在走进生活,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要“连着草根,接着地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回应老百姓的呼声和想法,“不是坐在那里自说自话”。这样采访获取的新闻才是有源之水,才有厚实的底气和关注度,才能得到大多数读者的支持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