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可看“门诊” 解纠纷自选专家
作者:蔡 炜 发布时间:2012-09-11 浏览次数:970
常州以百姓满意为圆心,在全国首创门诊式诉讼,推出第三方医患调处等创新举措破解社会矛盾,使法治惠民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一直以来诉讼不分层,简易程序不简易、普通程序不普通、终审判决不终局。老百姓打官司想快快不上,当慢慢不下,案结事难了。”为了解决破解这个难题,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1年初提出创建门诊式诉讼服务中心的全新构想。
何为“门诊式”?武进区法院党委书记、院长潘桂林解释说,医院治疗的是身体疾病,而法院是医治社会疾病,修复社会关系。借鉴医院门诊部的运行模式,“法院的审判大楼犹如'住院部',基层的四个人民法庭是'巡诊部',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劳动正义巡回法庭好比'专家门诊',诉讼服务中心则是敞开大门接待群众的'门诊部'。这一来,案件办结速度从原来的三到五个月提速到16天。”
武进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朱杏玉介绍说,诉讼服务中心平均每天接待200多人,全年接待达3万余人。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内,设立了导诉台、9个案件受理窗口、两个收退费窗口,可以办理立案审查、公示催告、督促执行、司法鉴定、支付令、收转材料等9项业务。同时,出于为群众提供便利的考虑,大厅内配备有电子触摸屏、自动叫号机、自动取款机、12368声讯电话等设施,电话、网络、传真、复印等服务一应俱全。为促使审判资源配置到位,中心还配备立案庭工作人员12人,速裁中心工作人员11人,督促执行人员6人,高于全院审判、执行人员总数的25%。
办公面积300平方米的中心北直街31号,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医患纠纷调解机构。100名法学和医学专家的个人照片及专业特长全部公布在调处中心的墙上,遇到医患纠纷,医患双方协商、选定人选后对医疗行为进行评估。
调处复杂疑难纠纷时,医调中心会在专家库中选择3-5名专家到调解现场合议,提供为调解参照依据。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国建说,这是属于独立第三方性质的社会组织,由于它的介入,医疗机构单方面话语权将不复存在,医患博弈将逐步趋向公平。
为了最大程度照顾患者利益,常州市还建立了“调保对接”机制,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城区10家二级以上医院以捆绑形式共同在1家保险公司投医疗责任保险和财产保险,同时,医护人员也需与所在医院一起投医疗责任保险。这里的医疗责任保险涵盖医疗事故、医疗损害、医疗意外在内的所有医患纠纷,其理赔依据,约定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出具的“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
目前,窗口已经接待来访群众3779人次,调解纠纷916起,件件案结事了,赔付4087万元,全部赔付到位。重大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医疗卫生行政投诉率、医疗纠纷信访和诉讼率分别下降了100%、90%、80%和70%。